杂诗
床头史记千番纸,世上兴亡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道,至今余泽浸生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床边一部《史记》翻了几千页,世间的兴衰都变成了尘埃。只有那些明确而坚定的儒家之道,直到今天还在滋润着众生。
去完善
释义
1. "床头史记":这里的"史记"指的是司马迁的史书《史记》。
2. "千番纸":指的是很多纸张,这里用"千番纸"来表示多次阅读或翻阅《史记》。
3. "世上兴亡":指历史上的兴衰成败。
4. "一窖尘":指这些兴衰成败都被埋藏在尘埃之中,不再被关注。
5. "惟有炳然周孔道":这句话是说只有孔子和周公创立的儒家之道还依然光明正大,受人尊崇。
6. "至今余泽浸生民":到今天,他们的教诲还在影响着广大民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首句“床头史记千番纸”借用了“史记”这一历史的象征符号,凸显出作者对于历史的熟稔与重视。同时,“千番纸”则暗示了史书的繁多,意味着作者在床头翻阅了大量的史书。第二句“世上兴亡一窖尘”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上无数兴衰更替的感慨,它们不过像尘埃一般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第三、四句则笔锋一转,提出了“唯有炳然周孔道”的主张,即认为真正永恒的是周孔之道,那些经过时间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才是滋润人心、教导人伦的根本。“至今余泽浸生民”则是对这种传统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赞美,即使历经沧桑,它们依然能够润泽后世,给予人们生活的智慧与指导。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眼光和鲜明的文化立场,使人在感慨历史沧桑的同时,也更加珍视并传承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是南宋时期诗人陈瓘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以后至嘉定年间(1138-1204年),正值宋金对峙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金人的入侵和南宋朝廷的偏安江南,国家局势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作为南宋的一位知名文人,陈瓘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因直言不讳、上疏论事而被贬谪他乡。这一时期的陈瓘在政治上受挫,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因此,他在《杂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忧郁、哀愁和对家乡的思念。
在那个时代,南宋社会充斥着浓郁的悲情氛围。金兵南下、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使得当时的文人们普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瓘的《杂诗》通过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广大士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