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

标题包含
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
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时候的梦想与才华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让人回想起当年破釜沉舟、断舍离的勇气。这就是来自潇湘的大智慧,坚守自己的初心,能够继承发扬着深厚的学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全州: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境内。 2. 崇宁断臂和尚:指崇宁寺的一位僧人,以断臂著称。 3. 髓:骨髓,这里比喻佛教教义的核心精髓。 4. 湘山: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境内。 5. 大知识:指学识渊博的僧人。 6. 衡门:简陋的住所或寺庙。 7. 会昌师:唐代会昌年间的僧侣。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会昌年间著名的禅僧法照大师。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叙述“少年得髓”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全州崇宁断臂和尚的智慧与勇气。诗中用“几人知”表达了这位和尚不为人知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诗人通过想象他当年的断臂情景,表现出他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品质。此外,诗人还赞美他是“湘山大知识”,有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品格,并且可以延续会昌师的事业,成为一代宗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陈瓘在庆历年间所作。此时正值新旧党争的激烈时期,陈瓘作为一代文豪,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时事。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先是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后又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遭到排挤,被贬至江南一带。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段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内外矛盾激化,辽金不断侵扰边疆;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官僚体制僵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虽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瓘创作了这首《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