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景孟宿山中

标题包含
和景孟宿山中
倦行白雨翠云中,投宿禅房听晓钟。 弹压山川诗未老,留连岩壑兴何浓。 回看尘世频三叹,上彻天关更几重。 径欲乘风此仙去,时时笙鹤下前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云雾环绕的山间行走感到疲惫时,夜幕降临便寻找附近的寺庙借宿,听见清晨的钟声响起。这山中景色被赋予了生命力,我的诗情依旧年轻,流连于山间的乐趣无穷无尽。回顾人世间,感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这世道要经历多少波折才能到达心灵的天空?我真想化作仙人,乘着清风驾鹤登天,让那悠扬的仙乐回荡在山谷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白雨:形容雨后山间出现的白云; 2. 禅房:僧侣居住的房间; 3. 晓钟:早晨的钟声; 4. 弹压:镇抚、驾驭; 5. 岩壑:山峦溪谷; 6. 尘世:世俗社会; 7. 天关:天空或天空中的云彩; 8. 笙鹤:吹奏笙的人和骑着鹤的人,代指神仙;
去完善
赏析
《和景孟宿山中》是一首描绘山间旅行的诗歌。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行走,疲惫不堪后投宿禅房的情景。清晨,耳边传来悠扬的钟声,令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川之美的赞美和对岩壑之景的热爱。 回顾俗世的纷繁复杂,诗人不禁频频叹息。而通往天关的道路似乎又显得无比漫长。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渴望化作仙人,驾鹤上青云,畅游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这首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景孟宿山中》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之际。诗的作者孙应时(生卒年不详)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文人,他博学多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曾担任过尚书郎等职。 在这段时间里,孙应时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不仅亲身经历了国家政治的腐败、战乱的残酷,而且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还努力劝谏皇帝励精图治,改革政治,但未能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古诗。 与此同时,在孙应时的时代,南宋正处于衰败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国家的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让他深感忧虑,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和人文情怀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