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
山中太玉子,比日复何如。
自恨数年别,无因一寄书。
江湖惊老大,日月暗销除。
会晤无期在,凭诗问起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太玉子:大山深处的珍贵宝石般的人儿,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自恨数年别:我痛恨这些年我们分离,没有机会给她寄一封信。
江湖惊老大:社会的繁杂让我感到惊慌失措,岁月的流逝也让她逐渐老去。
日月暗销除:时间的车轮无声无息地碾压而过,我们的青春也在慢慢消逝。
会晤无期在:期待着我们重逢的那一天,我会通过这首诗了解她的生活状况和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山中:指作者的朋友隐居的山中。
2. 太玉子:是作者的友人,其生平未详。
3. 比日:近日。
4. 复何如:生活得怎样。
5. 自恨:对自己感到遗憾。
6. 无因:没有办法。
7.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8. 老大:年纪已大。
9. 销除:消减。
10. 会晤:见面。
11. 无期:没有确定的日期。
12. 凭诗:通过写诗。
13. 问起居:询问对方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寄友》,诗人陈深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之情。首句“山中太玉子”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朋友的形象,将朋友比作山中的宝玉,象征其品质珍贵、令人怀念。“比日复何如”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现状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自恨数年别,无因一寄书”中,诗人悔恨自己与友人分别多年,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传递书信表达对彼此的关切之情。其中的“恨”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
诗的中间两句“江湖惊老大,日月暗销除”则是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历经世事沧桑,岁月匆匆流逝,而诗人与朋友都在这江湖之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容颜已老,但深厚的友谊却像日月星辰般永恒存在。
最后两句“会晤无期在,凭诗问起居”,传达了诗人对与朋友重逢的期待及现实的无奈。尽管相见无期,但诗人选择通过写诗来表达关切之意,以此方式询问对方的生活状况。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友》是明代诗人陈深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首诗中,陈深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他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1368-1644年),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陈深的生平事迹虽无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当时的文人社会关系较为复杂,交友之风盛行,这也为陈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提供了时代背景。此外,明朝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这使得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