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红茶花

标题包含
红茶花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末年著名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时期的文部尚书,父亲也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司空图:唐朝诗人、文学评论家。 2. 景物诗人:指善于描绘风景的诗人。 3. 见即夸:见到就夸赞。 4. 岂怜高韵:难道是因为喜爱红茶花的清雅气质。 5. 说红茶:谈论红茶花。 6. 牡丹:此处指其他花卉。 7. 三春:春天的第三个月,这里指整个春天。 8. 开得:开放之后。 9. 方知:才知道。 10. 不是花:并非真正的花。
去完善
赏析
《红茶花》一诗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红茶花的独特魅力。前两句“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表达了诗人对红茶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世人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繁华所吸引,而忽视了真正的高雅之美。后两句“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则以牡丹为例,揭示了人们对于名花的盲目追求,强调了红茶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中仙子。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茶花》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末,正是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司空图出生于书香门第,曾历任朝廷官员,但由于对朝政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唐朝内部矛盾重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愈演愈烈,导致民不聊生。司空图在回乡后,亲眼目睹了民众疾苦,深感忧虑。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在这首诗中,司空图以红茶花为主题,描绘了它在春光中的美丽形象。通过赞美红茶花的坚韧不拔和高雅品质,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