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续潘仲严秋夜叹

标题包含
续潘仲严秋夜叹
秋夜凉,秋夜凉,碧天如水涵月光。 空堂耿耿不成寐,起坐拔剑歌慨慷。 罢金樽,还独酌,试一停杯问寥廓。 此身此世竟如何,摇摇惊燕巢风幕。 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 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 可惜太平留不住,一旦风尘沓回互。 谁知年少乐游场,翻作敌人争战处。 烽火照天光夺日,杀气腾空暗如雾。 皇家骨肉几千人,尽逐銮舆沙漠去。 回头宫阙成一空,惟有山河在如故。 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 边隙已成犹自如,忍使吾民罹此极。 哀哉吾民亦何辜,父子连年死锋镝。 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泪横臆,宇宙回旋云失色。 我闻古亦有乱离,人道乱离今过昔。 一人厌奔走,四海念休息。 如何廊庙土木人,安坐恬然有肉食。 我今愿得上方斩马剑,尽取凶徒肆诛殛。 却总堂堂百万师,浄扫边尘空塞北。 莫言草芥无奇策,愿蒙天子一前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吴芾"的详细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比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秋夜有些微凉,天空澄澈如水,月亮洒下一片柔和的光华。空旷的屋子显得冷清清,让人心神不宁无法入睡,于是起身弹奏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停止饮酒,独自品尝这份孤独,放下酒杯向天空提问:这一生这个世界究竟如何?随风飘动的帘幕让人突然感到惊慌。 曾经以为生活在一个安宁的时代,哪里知道中原竟然会发生战争。昔日曾骑马驰骋在市井之间,美人在侧,美酒在手。可惜和平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已是风云变幻。谁能想到曾经的游乐场,现在已经成为敌对的战场?战火燃烧,阳光都被遮住了,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皇家的亲人们被赶到了沙漠深处,回望那座宫殿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只有河山还在那里。那些阴险奸佞的人是如何误导国家的,边疆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二十年。即使矛盾已经显露,他们还是忍受着让人民遭受这样的苦难。悲哀啊,无辜的老百姓们,父子相继死在战争的硝烟中。提起这些,心中无限感慨,只能对着秋风泪流满面。 泪水溢满胸怀,乌云似乎都为之失色。听说古代也有战乱流离的时候,但是人们的苦难比起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人都在渴望安定的生活,可是那些躲在廊庙里的权臣们在干什么?我希望能够手持利剑,将所有恶人严惩,然后整顿军队,清除边疆的隐患。虽然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我仍然希望能得到天子的召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芾:南宋文人。 2. 潘仲严:指潘元质,曾任御史中丞,知枢密院事。 3. 拔剑歌慨慷:表示慷慨激昂的歌声。 4. 金樽:华贵的酒杯。 5. 寥廓:指辽阔的天空或天地间广阔的空间。 6. 伊昔我生适太平:指过去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的时期。 7. 中原:指我国中部地区。 8. 甲兵:兵器。 9. 扬鞭走马:形容骑马疾行。 10. 长安:古代都城之一,这里借指宋都汴京。 11. 美人如玉酒如渑:出自《诗经·邶风·击鼓》,表示过去的美好生活。 12. 风尘:比喻战乱。 13. 少年乐游场:指昔日游乐的地方。 14. 烽火照天光夺日:形容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15. 皇家骨肉几千人:指皇帝家室和皇亲国戚等。 16. 銮舆:皇帝的车驾。 17. 嗟吁奸谀何误国:感叹谗言误国之事。 18. 二十年来启边隙:指过去长达二十年的战争冲突。 19. 四海念休息:指全国上下都希望过上和平的日子。 20. 安坐恬然有肉食:形容那些贪图安逸享受的朝廷官员。 21. 上方斩马剑:传说汉武帝用过的一种利剑,用以象征斩断邪恶势力之意。 22. 诛殛:杀戮,这里指消灭敌人。 23. 廊庙土木人:指朝廷中的庸碌之辈。 24. 愿蒙天子一前席: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得到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国家战争中的百姓疾苦与悲痛。开篇作者用“秋夜凉”三字营造了一个寂静、萧瑟的氛围,紧接着描述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下却无法入睡的心情,通过“拔剑歌慨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愤懑和无奈。 诗人借用“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来表达自己过去的无忧无虑和对战争的难以置信,以此反衬现实中的残酷景象。通过对少年时游乐场景的回忆以及后来转变为战场的强烈对比,突显出战争的恐怖及其带给百姓的沉重灾难。 在诗中,诗人对那些在战争中有幸生存下来的百姓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面对“空对秋风泪横臆”的民众,他发出由衷的悲哀:为什么无辜的百姓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他用“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来质疑那些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希望将他们彻底清除,为人民谋求和平与安宁。 诗人发出了拯救民众的呼声,表明愿意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诗人期望用智慧来化解危机,希望通过自己的献身努力,使四方的人民得以安享和平。因此,他呼唤所有富有正义感的士人,共同为了天下的安定繁荣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这首诗就像一首激越的战斗曲,表现了诗人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人民的挚爱之情,催人奋进,使人深感其深深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潘仲严秋夜叹》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吴芾创作的一首抒怀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154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期间,吴芾身为官员,对国家现状和民族危机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一时期,金国对宋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吴芾的个人生活中,他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虽担任监察御史却未能充分施展抱负。因此,在他的这首《续潘仲严秋夜叹》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沉痛的哀伤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此外,吴芾所处的时代,正值宋代文化繁荣之际,儒家思想、禅宗文化以及市民文学等多种文化形态交融并存。这使得吴芾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多重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将之融入到自己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