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蔡知县小庵

标题包含
蔡知县小庵
此庵非小亦非大,堪笑石头空捏怪。 不知法界即此庵,彊谓此庵含法界。 而今欲识住庵人,万象之中独露身。 妙喜为写此庵牓,要与太虚为近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大师。他出生于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年轻时曾跟随舅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临济宗杨岐派传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蔡知县小庵》:南宋释宗杲诗作。作者在诗中描述了一处禅院——小庵。 2. 释宗杲:南宋临济宗著名僧人,历任天童寺、灵隐寺等名刹住持。 3. 非小亦非大:意指这个禅院规模不大不小,适中。 4. 石头空捏怪:以石头比喻禅院,意思是这禅院并非空有其表。 5. 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诸法之界分,意指宇宙万有的本质。 6. 彊:同“强”,强行。 7. 欲识住庵人:想要了解住在禅院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8. 万象之中独露身:在世间万物中显露真我。 9. 妙喜:诗人自称,表达对生活的欢喜与满足。 10. 此庵牓:禅院的匾额。
去完善
赏析
《蔡知县小庵》是宋代诗人释宗杲的一首描绘庵堂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庵堂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和对世界的理解。 首先,诗人通过对比“此庵非小亦非大”和“堪笑石头空捏怪”来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受到局限,以为有大小之别,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不知法界即此庵,强谓此庵含法界”,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一个整体,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切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包容。 然后,诗人提到“而今欲识住庵人,万象之中独露身”,表明了真正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和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探讨。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真谛。 最后,诗人通过“妙喜为写此庵榜,要与太虚为近邻”来表达他的理想: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观念,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与天地相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蔡知县小庵》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宗杲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释宗杲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禅意哲理和人生感悟等主题。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蔡知县的小庵环境,表达了对恬静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宗杲正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崇尚禅意、寄情山水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以禅宗为主导,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都在寻求心灵的解脱和宁静。释宗杲作为一位出家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觉悟。这首诗正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的表达。 此外,当时的历史背景还包括南宋与金朝的战争纷争,以及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朝俘虏的事件。这些政治事件对于南宋文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加向往隐逸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也是释宗杲在那个特殊时期对个人理想和时代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