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山居思乡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旷野开始变得冷峻而宁静,云散天开,拂晓的景色显得格外明亮。树木在寒冷中稀疏地栖息着鸟儿,山峦辽阔,少见僧人来访。
太阳渐渐升起,窗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我们生起火炉,砚台的冰也慢慢消融。突然间,我又回到了故乡,所有的孤独与思念都寄托在这座古老的西陵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大野:广大的原野。
2. 严凝:寒冷凝固的样子。
3. 云天:天空。
4.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5. 澄:清澈透明。
6. 树寒:树木受寒而冷。
7. 宿鸟:栖息的鸟儿。
8. 山迥:山峦深远。
9. 来僧:来访的僧人。
10. 背日:背对太阳。
11. 收窗雪:收拾窗户上的雪。
12. 开炉:开启炉子。
13. 释砚冰:化解砚台上的冰。
14. 故国:故乡。
15. 孤想:孤独的思想。
16. 西陵: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西。
去完善
赏析
《冬日山居思乡》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和诗人的思乡之情。首联“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点明了冬日的严寒和大地的苍茫。颔联“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进一步描述了冬季山林的寂寥与空旷。颈联“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诗人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冬日的寒冷。尾联“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寒冷的冬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山居思乡》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冬日独居山中的情景,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59年,正值晚唐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周贺作为一位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深知世事的艰辛。他在山中过着清苦的生活,时常感叹时光流逝,年华已老。然而,尽管生活艰难,周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对故乡充满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尤其是在战乱和离乱之中,家乡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避风港。周贺在冬日山居之时,遥望远方,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