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宝宁寺

标题包含
宿宝宁寺
畏暑征涂倦,僧窗借榻眠。 聚蚊雷隠隠,梦蝶昼翩翩。 喜断梅黄雨,慵参柏树禅。 潮生富春渚,重泛谢公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因怕炎热而在旅途中疲倦,在僧人的窗户下借宿休息。 聚集的蚊子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梦见蝴蝶在白天翩翩起舞。 欢喜的是连绵的梅子黄了不再下雨,慵懒的是无须参加参禅悟道。 潮水涌生在富春江边,再一次乘坐谢公的游船。
去完善
释义
1. 畏暑:畏惧炎热。 2. 征涂:旅途中。 3. 僧窗:僧舍的窗户。 4. 借榻:借宿。 5. 聚蚊:聚集在一起的蚊子。 6. 雷隠隠:形容蚊虫振翅声如同隐隐的雷声。 7. 梦蝶:庄子梦中化为蝴蝶的故事,指梦境。 8. 翩翩:飞翔的样子。 9. 喜断:喜欢停止。 10. 梅黄雨:黄梅时节的雨。 11. 慵参:懒得参与。 12. 柏树禅:用柏树比喻参禅。 13. 潮生:潮水上涨。 14. 富春渚:富春江边的陆地。 15. 重泛:再次乘坐。 16. 谢公船:东晋名士谢安的船,这里指游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宝宁寺消夏时的情景。首联表达了诗人因畏暑而选择在此地停歇,并在僧舍借宿的情景。“畏暑征涂倦”表现了诗人的疲惫状态,“僧窗借榻眠”则展示出诗人在此处的暂时歇息。 颔联以“聚蚊雷隐隐”比喻夏日蚊虫的侵扰,以“梦蝶昼翩翩”表达诗人在梦境中愉悦的心情。这两句既描绘了夏日的烦闷,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颈联中的“喜断梅黄雨”表达了对雨的欣喜之情,“慵参柏树禅”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佛学的领悟。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致与内心世界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尾联中,“潮生富春渚”写的是江水的涨落,而“重泛谢公船”则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人谢安的敬仰之情。在这里,诗人通过江水的变化,联想到古人谢安的风采,从而传达出一种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宝宁寺》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李洪之手,创作于公元840年前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宝宁寺短暂住宿时的所见所思。 在公元840年左右,唐朝的政局相对稳定,但朝堂之上仍存在诸多矛盾。当时的皇帝唐文宗虽然颇有政治抱负,但由于宦官势力强大,他的改革举措受到严重制约,导致皇权逐渐衰弱。这种政治氛围对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李洪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多次落第。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在创作《宿宝宁寺》时,李洪可能正处于一次旅行之中。他来到了宝宁寺,感受到了宁静的氛围。在这里,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纷扰,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然而,这种安宁并不能掩盖他对现实的忧虑。在诗中,他通过对景物和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