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浣同官会于尘外亭分韵得烟字
放步超阛闠,濯缨俯漪涟。
清风来徐徐,玉宇明娟娟。
平畴卷黄云,远浦凝寒烟。
横空六六峰,一一来当筵。
秋光助颜色,相对如高贤。
三峨眇遐思,彷佛窥其颠。
悠悠城南道,郁郁惠陵阡。
怀哉千载人,乔木今参天。
回头子云宅,池塘亦依然。
奈何傍人门,不几丧我玄。
沿河西复西,草草屋数椽。
唐儒杜先生,向来此周旋。
食我西山英,饮我西涧泉。
吐出五色丝,无愧三百篇。
遂令浣溪上,草木皆光鲜。
我欲于其间,结茅近英躔。
尚论古之人,永谢区中缘。
鹪鹩翔蓬蒿,庶几避鹰鸇。
但欲一区宅,不用土顷田。
念昔怀此心,只今已十年。
平生百事拙,为计亦可怜。
家有万卷书,而囊无一钱。
登临每怅望,兴味徒拳拳。
珍重金石交,议论相磨研。
求寻鸥鹭盟,摆脱簿书缠。
风月为鼓吹,溪声为管弦。
茗饮间醴醪,藜羹杂豆笾。
谈谐各自适,洒落真神仙。
哦诗纪胜游,他年草堂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信步穿越繁华市井,低头洗净我的帽带。
清爽的微风徐徐而来,天空湛蓝如玉璧。
平坦的田野卷起金黄的云朵,远方的小河凝结了寒冷的烟雾。
空中横着一座座山峰,仿佛来到宴会现场。
秋天的阳光使我容颜焕发,眼前的高山如同智者。
远眺三峨山的壮观景象,似乎可以看见它的顶端。
城南的道路悠长,汉代陵墓的坟墓郁郁葱葱。
怀念那千年前的古人,如今乔木已成参天大树。
回首顾盼扬子云的故居,池塘依然如故。
可叹靠近别人家的门口,几乎丧失了我纯净的天性。
沿着河流向西又向西,有几间简陋的房屋。
唐朝的学者杜甫曾在这里流连。
品尝过这里的西山特产,喝过西涧的泉水。
从他的笔下流出五彩斑斓的诗句,无愧于三百诗篇。
使这片地区的溪水显得如此明净。
我想要在其中搭建一间茅屋,接近那些英才。
长久地谈论古人的事迹,永远避开尘世的纷扰。
像鹪鹩那样翱翔在蓬蒿之间,也许能够避免鹰和鹯的捕猎。
只想拥有一栋小屋,不再需要土地。
回想过去怀揣这样的梦想,已经过去了十年。
我这一生无所成就,为解决生计也十分艰辛。
虽然家中有万卷书籍,但囊中却无半文钱。
每次登上高处只能满怀惆怅,兴致勃勃却一事无成。
珍视与朋友们的深厚情谊,我们的言论相互激荡。
寻找那些与世无争的朋友,摆脱繁重的文书工作。
以风花雪月为伴,让溪声作管弦之乐。
喝茶时佐以美酒,吃简单的食物也可以享受美味。
闲谈之间找到各自舒适的方式,洒脱得如同仙人一般。
吟咏诗歌记录这场愉快的旅行,留待他年在草堂编辑成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月中浣:古代规定每年十二个月共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两段,即前半个节气的初浣和后半个节气的中浣。此处指农历八月的中旬。
2. 同官:同一官署任职的官员。
3. 尘外亭:位于四川雅州的名胜古迹,该地自然风光秀美。
4. 阛阓:古代城市的街巷。
5. 濯缨:洗濯帽带,喻指在河边休息。
6. 漪涟:水波纹,此处指水面。
7. 徐徐:慢慢地。
8. 玉宇:天空。
9. 娟娟:美好的样子。
10. 平畴:平原。
11. 黄云:黄色的云彩,这里指丰收的景象。
12. 远浦:远处的码头。
13. 寒烟:寒冷的水汽。
14. 六六峰:庐山有九十九座山峰,其中主峰名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其他六十五峰高度均在千米以上,因此有“六六峰”之说。
15. 当筵:就在筵席之间。
16. 三峨:峨眉山有三座山峰,分别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
17. 城南道:城南的道路。
18. 郁郁:繁茂的样子。
19. 惠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为东汉末年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陵墓。
20. 乔木:指高大挺拔的树木。
21. 子云宅:汉代学者扬雄的居所,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
22. 池塘:水池,这里指子云宅内的景观。
23. 丧我玄:丧失我的原则。
24. 西复西:往西再走西。
25. 草草屋数椽:简陋的房屋。
26. 唐儒杜先生:唐代文学家杜甫。
27. 周旋:往来。
28. 五色丝:五彩缤纷的丝线,比喻美好的事物。
29. 愧:这里是惭愧的意思。
30. 浣溪上:指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西南部,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31. 结茅:用茅草搭建房屋。
32. 英躔:英华闪耀之处。
33. 尚论古之人:评论古人的言行。
34. 鹪鹩:一种鸟类。
35. 蓬蒿:杂草。
36. 鹰鸇:两种猛禽。
37. 区中缘:尘世间的缘分。
38. 百事拙:什么事都做不好。
39. 家无儋石:家中贫穷。
40. 拳拳:形容诚挚的心情。
41. 金石交:真正的朋友关系。
42. 鸥鹭盟:指与鸥鹭为伴的隐逸生活。
43. 簿书缠:被繁琐的文书所困扰。
44. 管弦:音乐。
45. 茗饮:喝茶。
46. 醪:浊酒。
47. 藜羹:用藜菜做的汤。
48. 豆笾:祭祀用的器皿。
49. 洒落:不拘小节。
50. 哦诗:吟诵诗歌。
51. 草堂编:收录在草堂之中的诗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中浣时,诗人与同僚们共游尘外亭的场景。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诗歌的开篇,诗人描述了自己从繁华都市来到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着清风徐来的舒适和玉宇无尘的明净。接着,诗人描绘了广阔的田野和远处的水滨,以及在空中若隐若现的六六山峰,这些都成为了他们宴会上的景色。诗人还以“秋光助颜色,相对如高贤”来表达他对自然的敬意。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三峨山的遥远思绪,以及他对城南道的怀念。他还表达了对千载人物的敬仰,认为他们是值得仰望的大树。同时,诗人回顾了子云宅的变迁,感叹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然而,诗人意识到,过多的世俗纷扰可能会让他失去自己的本质。因此,他选择沿着河西继续前行,寻找一间简陋的房屋作为自己的住所。
在诗歌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杜甫先生曾在这里生活过。他认为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篇如同五色斑斓的丝线,使这里的景色更加鲜艳夺目。诗人渴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结庐而居,远离世俗的纷扰。他还表示,自己已经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了十年。虽然在生活中屡遭挫折,但他仍然珍视那些真挚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谈论诗歌、分享快乐。他希望将来能够像神仙一样过着洒脱的生活,享受清风明月带来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以一首诗歌记录了这次美好的旅程,希望将来能在自己的草堂中再次回味这段回忆。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中浣同官会于尘外亭分韵得烟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在那个时候,度正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才情,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
在这个时期,度正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相反,他在挫折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得他在文学和政坛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当时,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面临着金国、西夏等国的侵略威胁,内部则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度正等人提倡儒家文化,强调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体制来挽救国家的危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