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野赞
人知琴无弦,无琴无人知。
独立天地间,知音复是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孟东野:即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有"诗囚"之称。
2. 无弦琴:指没有弦线的古琴。孟郊在《赠琴客》一诗中提到“无弦且为乐,何必钟期听”,表达了他独特的音乐观念。
3. 释广闻:唐代僧人,号广闻,生平不详。
4. 天地间:指广阔的世界。
5. 知音:指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孟东野的知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借用了“无弦琴”的典故,诗人广闻以此表达了他作为诗人的孤独感和怀才不遇的心情。第一句中的“琴无弦”,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被世人所知,就像没有琴弦的琴一样无法发出声音;第二句中的“无琴无人知”则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哀。在广阔的天地间,诗人独善其身,但他渴望有知音能够理解他的才华和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孟东野赞》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在这个时期,孟郊以博学鸿词科登第,曾任县尉、参军等职,但始终未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的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孟郊在创作这首诗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贫困潦倒。他曾写下“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描述自己生活的窘迫。然而,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困苦,孟郊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以悲悯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此外,孟郊所处的时代,诗歌创作极为繁荣。他与韩愈等人共同开创了唐代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关注现实生活。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