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梁楷忘机图

标题包含
梁楷忘机图
寻常忘物我,浑不涉希夷。 梦落秋坛冷,从教斗柄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平常生活中,我常常忘记了外物的存在,完全沉浸在内心的平静之中。 就像梦境落在秋天的祭坛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清冷,任凭北斗七星的位置改变,我的心境依旧如故。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忘机:意指忘记世俗的机巧,多用于表现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2. 释智愚:南宋著名僧人,字无可,号无智老人,俗姓袁,江州人。为五山十刹之首,示众云:“洪钟未响,大地皆聋;擂鼓无声,大众莫闻。”时称为南岳下三世兴大教之眼。 3. 寻常:普通、平常。 4. 忘物我:忘掉事物的差别和对立,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5. 浑:全,完全。 6. 涉希夷:涉及,涉及到道家哲学中虚无缥缈的境界。希夷,指一种精神超脱、虚静的状态。 7. 梦落:指从梦境中醒来。 8. 秋坛冷:描绘秋天的肃杀景象,秋坛,指祭祀的场所。 9. 从教:听凭,任凭。 10. 斗柄移:指季节变换,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古人以此来观察季节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一幅名为《梁楷忘机图》的画作时的感受。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述,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寻常忘物我,浑不涉希夷”表现了诗人通过这幅画感受到的一种超然境界,仿佛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梦落秋坛冷,从教斗柄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的态度,如同梦境般的过往已经过去,不再留恋,任由北斗七星的位置改变,暗示着时间流逝、世事更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梁楷忘机图》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智愚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导致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智愚却以一颗超脱世俗的心,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 释智愚,本名不详,字智愚,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画家。他自幼聪慧,善书画,尤其擅长画山水、人物。他的画作线条流畅,色彩淡雅,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然而,他的一生并不顺利,曾在战乱中失去家园,过着流浪的生活。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诗歌和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释智愚通过对“梁楷忘机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水鸟、渔舟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他也通过“忘机”一词,表达了对忘却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