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香林洞

标题包含
香林洞
百年樵斧外,留得挂寒猿。 不奈西溪水,流香出洞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蟠(1027年-1106年),字公济,号章武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杨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过了百年,砍柴的斧头已经不再使用,留下的只有那悬挂着寒猿的古木。无奈西溪的流水,带着香气流淌出山洞之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香林洞:指位于浙江杭州的法华山寺的香林洞,此地为著名旅游景点。 2. 杨蟠:北宋诗人,曾任越州知州等职。 3. 百年樵斧:指在漫长的岁月中,砍柴的樵夫使用斧头砍伐树木。这里暗示了香林洞周边的树木已经很久无人砍伐。 4. 留得挂寒猿: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山中孤独的老猴子挂在树枝上瑟瑟发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香林洞周边的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 5. 不奈:意即“无法抵挡”。 6. 西溪水:指流向香林洞的溪流。 7. 流香:形容溪水散发出香气。
去完善
赏析
《香林洞》是一首描绘深山古洞景观的山水诗。诗人杨蟠以“百年樵斧外,留得挂寒猿”开篇,展现出一幅历经岁月沧桑的山林景象。这里的“百年”并非确指时间,而是强调山林的古老与苍茫,以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在时间的流逝中,山间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然而那只孤独的寒猿依旧挂在枝头,成为这亘古荒凉的写照。诗人以这样的描写传递出自然的生命力,以及在时间长河中永恒存在的观念。 接下来,杨蟠通过“不奈西溪水,流香出洞门”的诗句,引入了香林洞这一主题。其中的“不奈”意为无法抵挡、无法承受,形象地表现了溪水带着浓郁香气穿洞而出的意境。这两句诗展示了香林洞的神秘之处,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将各种芬芳汇集在一处,释放出令人陶醉的气息。同时,这也体现了自然之美和造物主的奇妙安排。 总之,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香林洞之景的赞美之情,借助于幽深古洞、百年老树和浓郁的溪流香气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动、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山林深处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林洞》是北宋诗人杨蟠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蟠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杨蟠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区域。这里山水秀美,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杨蟠在这首诗中描绘的香林洞,正是江南地区的一个著名景点。通过对香林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