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曾桑中弹琴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
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
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
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
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
君尝许我诗,俛仰岁三易。
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
我老苦健志,百不记六七。
公子诚有意,何吝话畴昔。
昔也君过我,我方事琴历。
尝为阳春弄,次第长短侧。
君乎钟子期,此举不轻掷。
闻之思茫然,仿佛见擘趯。
我有朱丝弦,尘埃久侵蚀。
试烦一再鼓,助我毛颕力。
公子不我拒,抱琴枕双膝。
须臾扣商弦,当春变秋律。
凉风着草木,离离尽成实。
我贫人不知,陋巷家四壁。
何幸空乏中,登此黍与稷。
但恐时令乖,疮痍至生疾。
公子其反是,叩角夹钟激。
不然总四弦,命宫以调适。
坐令景风与庆云,为福为祥遍方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寒冷连绵,积雪深厚几尺。
千家万户被冰雪覆盖,行走艰难犹如飞跃山岭。
阳光渐渐透出云层,温暖人心。
贵公子兴致勃勃,驾车来到我家门前。
他笑着登上台阶,表示对我诗作的赞赏。
他曾答应给我写诗,可惜反复拖延,一直没有兑现。
恐怕他的诺言已随风而逝。
我年老体弱,记忆力大不如前。
公子有心的话,为何不谈谈往事?
以前你来找我时,我正忙碌于音乐和日历之间。
我曾为你弹奏一曲阳春白雪,节奏快慢有致。
你就像那钟子期,欣赏我的技艺。
每当想起那时的情景,心中就会浮现出美好的画面。
我的琴弦已经积满灰尘,长期无人问津。
请帮我演奏一曲,提振一下精神。
公子并没有拒绝,抱着琴在腿上,轻轻地弹起了商弦。
春天的旋律立刻变得萧瑟悲凉。
如同秋风扫过草木,草木结满果实。
我生活贫困,无人知晓,家徒四壁。
幸运的是在穷困中还能品尝到五谷。
只担心季节变化,疾病会找上门来。
公子应与我不同,撞击琴弦激发激昂的音乐。
或者用你的双手调整四根琴弦,让宫音适应环境。
让我们共同迎接和风丽日,把福气祥和带给全国百姓。
去完善
释义
《赠曾桑中弹琴》:这是一首描述诗人与朋友分享音乐、诗歌与情感的抒情诗。以下是对其中部分诗句的注释:
1. 春寒沍连冬:"沍"意为寒气凝结,这里形容春天的寒冷仿佛延续了整个冬季。
2. 春雪深数尺:指春天雪下得很大,深度达到几尺。
3. 千门拥琼瑰:"千门"表示众多人家,"琼瑰"则形容美丽的冰雪景象。
4. 跬步燕越隔:由于积雪,连行走都困难,无法轻易跨越距离。
5. 淡日透云隙:太阳穿过云的缝隙透出微光。
6. 跨龙脊:形容行走于山脊上,形象生动。
7. 督诗责:朋友要求作者写诗以实现他们之间的约定。
8. 俛仰岁三易:"俛仰"表示时间短,"三易"则形容经过多次尝试。这句话是说在很短的时间里作者经历了多次尝试。
9. 无乃言遂食:"无乃"表示委婉的反问,"遂食"则形容随意地履行诺言。这句话是在反问朋友是否轻易地忘却了他们的约定。
10. 我老苦健志:年老的作者虽仍努力保持记忆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11. 百不记六七:意思是作者只能记住百分之六七的内容。
12. 畴昔:过去的事情。
13. 事琴历:专心致志地练习弹琴。
14. 阳春弄:弹奏《阳春》这首曲子的意思。
15. 长短侧:描述曲子旋律的变化。
16. 钟子期:比喻善于欣赏音乐的听众,这里是赞美对方对音乐的品味。
17. 擘趯:形容演奏时手指按弦的声音。
18. 朱丝弦:红色的丝线制作的琴弦。
19. 尘埃久侵蚀:指琴弦因长时间未使用而积满了灰尘。
20. 抚弦:轻轻拨动琴弦。
21. 须臾:片刻之间。
22. 扣商弦:弹奏商音的琴弦。
23. 当春变秋律:原本应描绘春天的曲子却呈现出秋天的氛围。
24. 离离尽成实:指草木果实累累的景象。
25. 空乏中:在经济困难的环境中。
26. 登此黍与稷:吃上了谷物粮食,表达了生活有所改善的喜悦。
27. 但恐时令乖:担心季节变换带来不良的影响。
28. 疮痍至生疾:出现疫情或疾病的风险。
29. 叩角夹钟激:用钟声来表达愤怒或抗议的情感。
30. 命宫以调适:调整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31. 景风与庆云:象征吉祥、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赠曾桑中弹琴》是北宋诗人王之道的一首五言长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贵公子”到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对音乐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诗歌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寒冷的冬天和深达数尺的春雪,营造了冬季严寒的氛围。这种寒冷的环境使得人们出行受阻,象征着诗人生活的困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阳光透过云层,给人们带来温暖,预示着希望的来临。紧接着,“贵公子”来访,给诗人带来了欣喜。
在诗人与“贵公子”的对话中,诗人提到了自己过去的承诺未能兑现,表达了对自己诺言的重视。而“贵公子”对此表示理解,并没有过于责怪。这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接下来,诗人回忆了“贵公子”上次来访时,自己正在弹奏古琴的场景。诗人将“贵公子”比作钟子期,表达了对他的尊重和赞美。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请求“贵公子”为他演奏一曲。“贵公子”答应了这个请求,用琴声为诗人带来了力量和灵感。诗人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他感慨自己在贫困的生活中,得到了“贵公子”的关爱,使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同时,他也担忧时局的动荡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他希望“贵公子”能够改变这个局面,为人民带来福祉。最后,诗人祝愿“贵公子”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和谐与宁静,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曾桑中弹琴》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王之道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8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形势较为动荡。
在这一年,王之道被任命为婺州通判,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曾任通判的曾桑中成为好友,曾桑中擅长弹奏琴瑟,常以此陶冶情操。在一次聚会中,曾桑中弹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让王之道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以赠之。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国家的分裂和战争的威胁,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感到报国无门,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王之道虽然身处官场,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命运,对时代的忧患意识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曾桑中的琴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