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二
慷慨辞双节,逍遥寄一筇。 扬雄虽若凤,老子自犹龙。 霁月窗前草,悲风陇上松。 遗民应巷哭,何但辍秦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挥别那两个华丽的光环,我乐于用一支竹杖行走江湖。 虽然扬雄才华横溢,犹如凤凰一般,而我呢,依然像是游龙一样悠然自得。 窗户前的月光洒在草地,而悲痛的风声萦绕着山间的松树。 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应该在街头哭泣,哪里只是停止了秦国生产的粮食。
去完善
释义
1.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指原任舶使一职并曾主管泉州的赵公。 2. 双节:双节的官员,这里代指赵公。 3. 逍遥寄一筇:以竹杖为寄托,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4. 扬雄: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博学多才。 5. 老子:李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老子”。 6. 霁月:明亮的月光。 7. 悲风:悲壮的气氛。 8. 陇上:田埂之间。 9. 遗民:失去国家的百姓。 10. 巷哭:在街头巷尾痛哭。 11. 秦舂:古代称秦国劳动妇女捣米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舶使知泉州赵公的悼念之情。“慷慨辞双节,逍遥寄一筇”表现了赵公生前的高尚品质和潇洒生活态度。“扬雄虽若凤,老子自犹龙”通过对比两位古代名人,暗示赵公的才能和智慧。 接下来的诗句中,“霁月窗前草,悲风陇上松”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不舍和悲痛。最后两句“遗民应巷哭,何但辍秦舂”则暗示了赵公离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百姓为之痛哭,停止劳作以示哀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赵公生前的赞美和对逝去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二》的作者是俞德邻,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入侵、蒙古的崛起等,这些事件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俞德邻创作了许多描绘战乱和百姓疾苦的诗篇,以此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俞德邻的人生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他曾担任官职,但因对官场腐败不满而辞官回乡,从此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广泛结交文人墨客,与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艺术和政治问题,并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表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和社会进步的深深忧虑。 因此,在这首《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 其二》中,俞德邻通过对故人的哀悼,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国家衰亡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借此传达了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