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
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琴声悠扬弹奏着离别的曲调,华丽的灯光渐渐暗淡。景物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人心或许要分离了。旅途尚未结束,岁月匆匆而过。梧桐落叶飘零,寒露时节新雁南飞。远行之人心中怀着深深的挂念,送行的人盼望早日归来。夜晚相聚犹如饥饿的鸟儿寻觅食物,晨光中的离别让人失落无助。马儿的足迹围绕着溪水,书信传达着远方的消息。时常担心亲友的阻碍,独自前行总是担忧。

去完善
释义
1. 朱弦:指用红色丝线制成的琴弦,这里代指乐器。
2. 华灯:精美的灯具。
3. 物色:景色。
4. 顾将违:将要背离。顾,表示动作即将发生。
5. 客程:旅客的行程。
6. 殊未已:还没有结束。
7. 岁华:时光。
8. 秋桐:秋天的梧桐树。
9. 寒露:寒冷的水露,这里指秋天。
10. 新雁:迁徙中的大雁。
11. 重恨:深深的遗憾。
12. 念先归:思念着先回家的人。
13. 夜集:夜晚聚会。
14. 类饥鸟:像饥饿的鸟儿一样。
15. 失相依:失去相互依赖的机会。
16. 马迹:马的足迹。
17. 绕川水:沿着河流前进。
18. 雁书:像大雁传递书信一样。
19. 闺闱:内室,这里指家中的妻子。
20. 常恐:常常担忧。
21. 亲朋阻:亲朋好友的阻碍。
22. 独行:独自前行。
23. 知虑非:知道考虑不周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的诗歌。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朱弦和华灯的形象比喻友人的别离。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离别时的环境,物色依旧,但人心却已经感受到了即将分离的伤感。接着,诗人提到了客程(旅程)和岁华(时光)的无情流逝,暗示了离别的必然性。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秋桐落叶和新雁南飞的景象,表现了离别时节的萧瑟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紧接着,诗人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慨,将自己比作夜集(夜晚聚集在一起)的饥饿鸟儿,失去了早晨的阳光,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不舍。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马迹绕川水和雁书传家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以及担心亲朋好友们会阻挠离别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情的真挚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是唐代诗人孟郊在贞元十四年(798年)创作的一首离别诗。此时,孟郊已年至五十,仍未考取功名,生活困顿。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坚持追求学问和诗歌创作。在此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尽管外部环境恶劣,但孟郊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在与友人分别之际,他以这首诗意盎然的诗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