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三良诗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
咄嗟彼三良,杀身徇穆公。
丹青怀信誓,夙昔哀乐同。
人命要有讫,奈何爱厥躬。
国人悲且歌,黄鸟存古风。
死复不食言,生宁废其忠。
存为百夫防,逝为万鬼雄。
岂与小丈夫,事君谬始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士人为知己而赴死,女子为取悦自己而梳妆。三位贤良迅速赴死,为了报答穆公的知遇之恩。他们的忠诚如同丹青画卷中的誓言,生死之间心意相通。生命总会有尽头,但他们热爱自己的尊严。国民为他们悲伤歌唱,黄鸟哀鸣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即使死去也不会食言,活着时更不会背叛忠诚。他们活着时是众人的保护者,死后化为英勇的鬼魂。怎么能和小人物一样,对待君主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错误的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知交。
2. 悦己容:使自己喜悦的人。
3. 咄嗟:犹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4. 三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公孙枝、白乙丙和西乞术的合称。
5. 杀身徇穆公:指三人因感念秦穆公之德,遂以死报答。
6. 丹青:此指书画、史册。
7. 夙昔:从前的意思。
8. 人命要有讫:谓人的生命有终结之时。
9. 爱厥躬:珍惜自己的生命。
10. 黄鸟存古风:引用《诗经·黄鸟》中的诗句,意指君子死后不得安宁,令人悲痛。
11. 死复不食言:死亡也不能改变诚信。
12. 生宁废其忠:活着的时候也要坚持忠诚。
13. 存为百夫防:活着时成为百夫长那样的勇敢者。
14. 逝为万鬼雄:死去后成为英勇的鬼魂。
15. 小丈夫:这里指没有志气的人。
16. 事君谬始终:侍奉君主却始终犯错。
去完善
赏析
《哀三良诗》刘敞这首诗歌颂了古人对于忠诚和信义的坚守。首句“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表达了古代人们视忠诚为生命的信仰。紧接着的“咄嗟彼三良,杀身徇穆公”描述了三良为了报答穆公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们对信义的无畏追求。诗人以“丹青怀信誓,夙昔哀乐同”揭示出三良信誓旦旦的精神风貌,突显他们生死与共的坚定信念。“人命要有讫,奈何爱厥躬”则讽刺那些只顾惜自己生命而失却忠诚的人。诗歌后半部分通过“国人悲且歌,黄鸟存古风”强调人们对三良之死的悲痛与敬仰。最后两句“死复不食言,生宁废其忠”进一步阐明了三良的忠诚信念,即便死去也不会背弃誓言,而活着时更是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三良事迹的赞美,彰显了古人对忠诚、信义的坚守以及以身许国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三良诗》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公元1080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刘敞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进士,但因直言不讳、秉公执法而多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权贵所动。
在这首诗中,刘敞以“三良”比喻三位好友,他们因坚持真理而被陷害,最后落得悲剧下场。刘敞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正直之士受到排挤和迫害的现象,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和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