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不能争得偈

标题包含
不能争得偈
头颅枿枿贪肉脔,眼孔巴巴憎妒聚。 但寻他人是非说,不知自己败阙露。 鬭死他年输与我,鬭生今日不及汝。 见时先意相不审,各自念佛修行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头颅枿枿贪肉脔:“枿枿”为执着之意,这里指执着于功名。“肉脔”指肉食,这里是比喻功名、利益等。这句诗是说人们对名利地位过于执着。 2. 眼孔巴巴憎妒聚:“巴巴”意为急切,“憎妒聚”是指嫉妒与怨恨的聚集。这句诗是说人们急切地关注他人的短处,从而滋生嫉妒和怨恨。 3. 但寻他人是非说,不知自己败阙露:“是非说”是指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败阙露”是指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这句诗是说人们过多地去关注别人的错误,而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4. 鬪死他年输与我,鬪生今日不及汝:“鬪死”是佛教用语,指生死之间的斗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在生死之争中,我在未来可能会输给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比你要强。 5. 见时先意相不审,各自念佛修行去:“见时”即相见之时,“先意相不审”是指预先意识到的态度不明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我们相见的时候,彼此的态度都不明确,那就各自好好修行,保持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不能争得偈》是宋朝诗僧释德洪的一首讽世之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人性的弱点。全诗以争强好胜、爱憎分明的人物为对象,讽刺他们只看到他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不足。 首联“头颅枿枿贪肉脔,眼孔巴巴憎妒聚”形象地描绘了那些争强好胜之人的嘴脸: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得头破血流,瞪大眼睛紧盯着别人的短处,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颔联“但寻他人是非说,不知自己败阙露”则揭示了这些人的可悲之处:他们只会关注别人的过错,却对自己的不足浑然不觉,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陷。 颈联“鬭死他年输与我,鬭生今日不及汝”是对这些人行为的辛辣讽刺:即使他们能够争得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最终还是会输给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知;而那些懂得放下纷争、修身养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尾联“见时先意相不审,各自念佛修行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争斗者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他们相遇时,应该相互宽容和理解,而不是争个你死我活;只有通过修行和觉悟,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不能争得偈》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德洪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禅宗文化却得以在民间盛行,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 释德洪在南宋时期成为佛教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隐居于湖北黄州石砚山宝峰院,以讲经说法和书画艺文著称。在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其中包括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然而,禅宗文化的繁荣使得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佛教禅宗的研究,追求心灵的解脱。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德洪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矛盾和感悟的诗歌,展现了禅宗哲学中的出世精神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