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万寿观重萼梅

标题包含
万寿观重萼梅
天街倦踏软红尘,喜见宫梅漏泄春。 千叶剪琼多态度,九英照日倍精神。 香清暗馥维摩榻,韵胜全疑姑射人。 好是孤山临水看,广平能与赋清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天街漫步,厌倦了繁华的红尘世界,偶然见到宫墙内的梅花悄悄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无比惊喜。那梅花的叶片如同精美的剪纸艺术,姿态万千;而阳光照耀下的花朵更显精神。淡淡的香气萦绕在周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王维摩的画中;而它的优美姿态,则让人怀疑它是否来自传说中的姑射仙子。这样的美景,最适合站在孤山边的湖畔欣赏,就像那个名叫广平的诗人所描绘的那样,清新脱俗。
去完善
释义
1. 天街:这里指都城(即长安)的街道。 2. 软红尘:意指繁华的长安城,红尘代指繁华世界,“软”则凸显其繁华程度。 3. 宫梅:种在皇宫中的梅花。 4. 漏泄春:指梅花报春,透露春天的到来。 5. 千叶剪琼:比喻花瓣繁多且质地似玉。 6. 九英照日:指梅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 7. 维摩榻:榻为床铺,维摩指的是维摩诘,佛经中的居士,此处用来形容梅花的香气四溢。 8. 姑射人: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神人居住在姑射山,这里用以赞美梅花的清丽脱俗。 9. 孤山:杭州西湖边的名胜之地,因宋朝诗人林逋隐居于此,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10. 广平:唐代翰林学士张籍的字,他也是位著名的诗人。
去完善
赏析
《万寿观重萼梅》是一首描绘梅花之美的诗作。诗人李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形态、气质以及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首联中,诗人以“天街倦踏软红尘”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接着,他以“喜见宫梅漏泄春”来表达看到梅花时的喜悦之情,仿佛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颔联通过“千叶剪琼多态度”和“九英照日倍精神”来赞美梅花的美丽和生机。颈联则进一步描述了梅花的香气和神韵,以“香清暗馥维摩榻”和“韵胜全疑姑射人”来表达梅花的清香和高雅。尾联则以“好是孤山临水看”的意境,表达对梅花之美景的留恋与欣赏。总之,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万寿观重萼梅》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洪所作。李洪生活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时期(约公元1127年至1189年),这是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洪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 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他目睹了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他却无法改变这个局面,只能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创作。《万寿观重萼梅》便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梅花的重萼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忧虑。 此外,李洪还受到了宋代文学的熏陶,尤其是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诗歌风格对李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万寿观重萼梅》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这些都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普遍具有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