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眼睛明亮如珍珠,鳞片闪耀如黄金,
时而跃出水面,时而又沉入水中。
在河中获得跃上龙门的机遇,
不再感叹江湖岁月的深沉。
去完善
释义
1. 真珠:珍珠。
2. 金:比喻光泽。
3. 龙门:这里指黄河上游险峻的龙门峡。
4. 江湖:江河湖海的总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鲤鱼跃龙门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鲤鱼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的赞美。首先,诗人用“眼似真珠鳞似金”来形容鲤鱼的形象,既突显了鲤鱼的外在美,又暗示了其内心的坚韧与高贵。接着,“时时动浪出还沈”这一句,则展现了鲤鱼在跃龙门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挑战,以及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最后两句,“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则表达了诗人对鲤鱼成功跃过龙门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人追求理想的热切鼓励和激励。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充满了诗意,是一首独具特色的寓言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鲤鱼》是唐代诗人章孝标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这是唐朝后期的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这一年里,章孝标担任京兆府试官,主持选拔举人的考试。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对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深入思考。
章孝标在唐朝中期进士及第,但在宦海沉浮多年,未能获得显赫的功名。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藩镇幕僚。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在《鲤鱼》这首诗中,他以鲤鱼为喻,表达了对人生机遇、命运以及个人努力与机遇之间关系的思考。
与此同时,唐朝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严重。然而,在宣宗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艺术也有所繁荣。这种时代背景使章孝标在诗中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