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

标题包含
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
白马披丝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 雪中放去唯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 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坠耳边寒。 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王良子细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匹白色的骏马披着如丝般的彩练,今天被绊住了脚难以前行。 在雪地里放开缰绳,只留下一道痕迹;月光下牵回来时,只能看到马鞍。 它朝北长嘶的声音传得很远,寒风中倒下时在耳边显得格外寒冷。 这匹马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皮毛和骨架都很有特点,所以请王良这位相马高手仔细看看。
去完善
释义
《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注释: 1. 白马披丝练一团:描述白马披着丝带,形象优美。 2. 今朝被绊欲行难:指白马因被羁绊而无法前行。 3. 雪中放去唯留迹:在雪地里放开白马,只留下蹄印。 4. 月下牵来只见鞍:在月光下牵回白马,只能看到马鞍。 5. 向北长鸣天外远:白马朝着北方嘶鸣,声音传得很远。 6. 临风斜坠耳边寒:指风吹过,白马的鬃毛在耳边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7. 自知毛骨还应异:诗人知道这匹马的骨骼和毛发与众不同。 8. 更请王良子细看:希望精通马术的人能仔细欣赏这匹骏马。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白马与牧马人的诗篇,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传达了其忠诚、坚定的品质和愿为国家献身的决心。 开篇两句描绘了白马被缰绳羁绊,无法自由驰骋的情景。“披丝练一团”形象地描绘出马的鬃毛随风飘动,如同一团丝绢在风中翻滚。“今朝被绊欲行难”则表现了马儿虽有力气却无法挣脱束缚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将视角切换到了雪地与月下两个场景中。“雪中放去唯留迹”写的是马在雪地上奔跑过后留下的足迹,体现了马的迅捷;“月下牵来只见鞍”则是描述夜晚月光照耀下的马匹,强调其轮廓美。 “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坠耳边寒”是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通过马的嘶鸣之声表现其忠诚、勇敢的特点。“天外远”与“耳边寒”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马的威猛和力量。 最后两句是诗人以马自喻,表达对国家忠诚的决心。“自知毛骨还应异”意味着诗人知道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与一般人有别,他渴望为国家尽忠,希望得到贤明的君主赏识。“更请王良子细看”则是对君主的期盼,期望能够得到明主的知遇之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王曾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英勇将士们的赞美和对国家忠诚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47年,正值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当时,南唐、吴越等国割据一方,战事不断。作为南唐的一名官员,王曾在这一时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生活。 在这首诗中,王曾通过描述薛大夫骑白马的形象,表达了对他英勇善战、忠诚于国家的赞美。薛大夫是当时南唐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战争中屡建奇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王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位英勇将领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同时,王曾还关注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关切。同时,他也看到了在这个动乱时期,英勇的将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敢地投身战场,捍卫国家的尊严。这些经历和观察,使王曾更加坚定了对自己使命的信念,也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