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毛彦谟韵
平生贵异不谋身,率道恂恂范伯孙。
巷有青衿来问道,家无赤脚可应门。
抗章曾叩苍龙阙,谠议终开白兽罇。
见说晚闻多妙教,悠悠浮世更堪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我一生之中,我重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并非谋求个人利益,一直遵循着真诚坦然的原则,就像那个伟大的学者范伯孙一样。邻居家的孩子来找我请教问题,但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替我开门回应。我曾经向皇帝提交过直言不讳的奏章,也曾在朝堂上提出过正直的意见。听说在晚年,很多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教导,然而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这些经历就更值得谈论了。
去完善
释义
1. 次毛彦谟韵:按照毛彦谟的诗作韵律进行唱和。次,即按照某人的诗作韵律进行唱和。
2. 傅察:南宋诗人。
3. 平生贵异不谋身:一生重视道德操守,不为自身谋求私利。贵异,珍视高尚的品行;不谋身,不求取个人利益。
4. 率道恂恂范伯孙:行为正直谨慎,如同贤良的子孙。率道,遵循正道;恂恂,恭顺的样子;范伯孙,指贤良的子孙。
5. 巷有青衿来问道:学子从巷子中来到家中请教学问。青衿,古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代指学子;问道,向老师请教学问。
6. 家无赤脚可应门:家里没有仆人可以应对来访。赤脚,没有穿鞋的人,这里借指仆人;应门,迎接来访者。
7. 抗章曾叩苍龙阙:曾经上疏请求进谏。抗章,递交奏章;苍龙阙,皇宫之门,这里代指皇帝。
8. 谠议终开白兽樽:直言敢谏的意见最终得到了采纳。谠议,公正无私的建议;白兽樽,汉代御酒器名,这里代指皇帝接受谏言。
9. 见说晚闻多妙教:听说晚年所闻有很多高妙的教诲。见说,听说;晚闻,晚年所闻;妙教,高妙的教诲。
10. 悠悠浮世更堪论:漫长的世间事更应该去谈论和研究。悠悠,漫长;浮世,世间事;堪论,值得谈论和研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毛彦谟韵》是宋朝诗人傅察的作品,以毛彦谟的诗为韵脚进行和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坚守信念、品德高尚的品质以及对于学问的热忱追求。
首联"平生贵异不谋身,率道恂恂范伯孙",诗人提到自己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如范蠡那样诚挚而谨慎地行事。
颔联"巷有青衿来问道,家无赤脚可应门",描绘了诗人学者身份的生活场景,来往的学子纷纷求教于他,而他的家庭地位并非显贵。
颈联"抗章曾叩苍龙阙,谠议终开白兽樽",意味着诗人在朝廷上也曾为了真理而力争,虽然可能因此遭受艰难困阻,但最终还是能够获得理解和尊重。
尾联"见说晚闻多妙教,悠悠浮世更堪论",诗人提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事,反映出世人生活的种种繁杂与混乱,更体现出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浮华最终都会沉淀,留下的只有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傅察的人生态度和志趣追求,展现出一位贤达文人的胸怀与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毛彦谟韵》是北宋诗人傅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9年,正值北宋末年,此时的中原大地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金朝逐渐崛起并开始对宋形成压力。
傅察,字公弼,原籍孟州济源人,曾任监察御史、秘书少监等职。在北宋末期政治日益腐朽,国势衰微的背景下,傅察以刚直敢言著称。然而,正是他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使其一生仕宦浮沉,历经坎坷。他曾两次因直言极谏而被贬谪,但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为民发声。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傅察与好友毛彦谟共同创作了这首《次毛彦谟韵》,以此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怀。诗中展现了他们二人共同的心境和坚定的信念,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整河山,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