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夜
薄酒残灯欲别情,暗萤依草不能明。
悬知先入他年话,一夜蛙声连雨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淡淡酒水暗淡灯火却饱含离别之情,孤单萤火虫在黑暗中若隐若现。可以预见,未来谈起的这次别离的故事,一定还会想起那一夜连绵不绝的雨声和蛙鸣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吕本中:北宋文学家,为诗有深醇温粹之气。
2. 薄酒:酒味淡薄,借指一般的酒。
3. 残灯:即将熄灭的灯火。
4. 欲别情:指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5. 暗萤:指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亮。
6. 依草:依靠草地。
7. 悬知:预料,预知。
8. 他年:未来;来日。
9. 蛙声:青蛙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别夜》这首词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通过细致的描绘和贴切的比喻展现了别情的浓重与深沉。“薄酒残灯欲别情”一句,以“薄酒”为离筵的寡淡象征,表达了别情的淡薄;而“残灯”则是昏暗不亮的灯火,进一步暗示了氛围的低沉。此外,“欲别情”则点出了即将离别的心情。“暗萤依草不能明”一句,借萤火虫之微弱光焰喻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以及别离时的无奈。接下来的“悬知先入他年话”表明诗人预知到未来谈论此事的情境,表示这样的分别情景在将来会成为谈资。最后的“一夜蛙声连雨声”则表示在整夜的雨声中,青蛙的叫声显得格外清晰,这象征着离别的气氛如秋雨绵绵不绝。整体来看,《别夜》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的景象和深刻的寓意成功地展示了离别的悲凉和无尽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夜》是南宋著名诗人吕本中的名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39年,正是南宋绍兴九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战乱与苦难之中。
吕本中作为一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员,但因不满现实,多次辞官归隐。在《别夜》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在诗人的眼中,战争使得原本宁静的夜晚变得紧张和恐怖。他通过描绘深夜的篝火、孤城的烽火以及寒鸦的啼鸣等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还可以感受到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那个时代,这种愿望似乎遥不可及,这也使《别夜》成为了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篇,流传千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