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发平昌(一作昌平)岛

标题包含
早发平昌(一作昌平)岛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年—714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人。唐朝著名文人,官至中书舍人。 沈佺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高宗时期,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参军、县...查看更多
BaByYuKi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起,解开船帆;拂晓之前,听到渔船击水的声音。太阳从海上升起,云雁飞向江面。雾气弥漫于湖面上,光线在宽广的河流上跳跃。我无法忘却朝廷,心中向往的是那清新的景象。
BaByYuKi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昌: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有座山名为平昌山。 2. 橹:一种木制的划船工具,形状像桨,但比桨短小。 3. 阳乌:太阳的别名。 4. 海树:海边的树木。 5. 云雁:天空中的大雁。 6. 积气:指云气或雾气积聚。 7.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建筑,用以代表朝廷。这里可理解为京城。 8. 泠然:形容心情清爽、开朗的样子。
BaByYuKi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描述了清晨启航的情景,用语简练而形象生动。句中“春风”“晓涨”两词点明时节、时间,给人愉悦清新的感觉,营造出发航氛围。 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以太阳和云雁的形象描绘出广阔的海天一色景象。“海树”“江烟”遥相呼应,画面开阔而有深度,充满动态感。 颈联“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捕捉和感受,展示了浩渺宇宙的气势。在空间上拓展了画面的广度,也营造出一幅宏大壮丽的画卷。 尾联“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情感抒发。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既无法忘怀尘世纷繁,又只能独自欣赏。此时心境颇为复杂,渴望寄情山水却又有难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清新与辽阔,同时,诗人的情感抒发也将人引入深远之境。
BaByYuK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发平昌岛》是初唐著名诗人沈佺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05年,即神龙元年。在这一年里,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此时,沈佺期正值壮年,因才华横溢而备受朝廷重用。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斗争激烈,沈佺期曾因为卷入宫廷纷争而被贬为交州司马。然而,他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人生和自然充满了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对早发平昌岛的景色描绘,展现了沈佺期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壮美,以及黎明时分雾气弥漫的神秘景象。同时,诗中还传达了一种孤独、无奈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
BaByYuK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