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篇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太阳初升收拢起红霞烟雾,在绿色的河流边放下鱼竿。
人们好像坐在天空之中,鱼儿像是在镜子里面悬挂。
避开船桨时常惊讶地穿透水面,猜测鱼钩往往错过正确的牵引。
湍急的水流不用理会系紧船缆,平静的潭水想留住小船。
追求玉石的你固然高尚,但是对于黄金的追求,我还不够明智。
为了欣赏那美味的诱饵,贪婪的人会失去垂钓的本真。

去完善
释义
1. 朝日:早晨的太阳;
2. 红烟:红色的烟雾,这里指太阳初升时的景象;
3. 绿川:绿色的河流;
4. 天上坐:比喻在高空垂钓的姿态;
5. 镜中悬:比喻水面平静如镜,鱼在水面下方清晰可见;
6. 避楫:回避船只,这里的意思是鱼儿因为担心被捕捞而躲开船只;
7. 猜钩:猜测鱼钩的位置,这里是形容钓鱼者试图引诱鱼上钩的过程;
8. 湍危:水流湍急的地方;
9. 理辖:整理车辖,这里指停车;
10. 潭静:水潭宁静,这里指水面平静的地方;
11. 留船:停泊船只;
12. 钓玉:用玉石制成的鱼钩,这里指精美的鱼钩;
13. 征金:征收黄金,这里指捕鱼可以换取金钱;
14. 芳饵:美味的鱼饵;
15. 无筌:没有收获,这里指贪得无厌地捕鱼的后果。

去完善
赏析
《钓竿篇》是一首描绘钓鱼场景的古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垂钓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好。
诗的第一句“朝日敛红烟”描述了早晨太阳初升,雾气还未散尽的景象,为整个画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垂竿向绿川”则描绘了诗人开始垂钓的动作。
第三、四句“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是诗人以生动的想象勾勒出一幅人与鱼互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钓鱼的乐趣。
第五、六句“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描写了鱼儿在受到惊吓时的反应以及诗人捉鱼的细致过程,传递出的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而后两句“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水流湍急而不去管理船只,是因为知道鱼儿不会在这里;而潭水静谧却想要停泊下来,是希望能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停留得更久一些。
最后两句“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则是对诗人的自我反省,因为只知道追求好的鱼饵,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钓竿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沈佺期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沈佺期因才情出众而受到皇帝赏识,曾担任宫廷侍卫等重要职务。
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艺术创作。沈佺期在皇宫中担任侍卫期间,亲眼目睹了皇室的奢侈生活,同时也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既有对盛世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这首《钓竿篇》正是沈佺期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一位渔夫独坐江边垂钓的场景,既展示了渔民的勤劳朴实,也反映出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比渔人与皇亲贵胄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盛世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