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相和歌辞。王昭君

标题包含
相和歌辞。王昭君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年—714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人。唐朝著名文人,官至中书舍人。 沈佺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高宗时期,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参军、县...查看更多
熟悉的城、陌生的人
去完善

译文
非君怜爱这座鸾殿,并非我嫉妒美貌。可怜红颜命薄被强掳,无情的画师编造丑画。嫁到异族苦无甘,不如汉宫青春时光。内心困苦而闲散,怎忍上马道别远行。
熟悉的城、陌生的人
去完善
释义
非君:不是君王;惜鸾殿:指王昭君所在的宫殿;非妾:不是宫女;妒蛾眉:嫉妒王昭君的美貌;薄命:命运不好;骄虏:骄傲的敌人;无情:冷酷无情的意思;画师:画工毛延寿;胡地:古代对北方边疆的称呼;恶:恶劣的环境;不并汉宫时:与汉朝宫廷不同时。
熟悉的城、陌生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破题明义,撇清了昭君之“去”并非君主之怜,也非妇人嫉妒所致。“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揭示昭君悲剧命运背后的两大主因:匈奴的贪婪以及宫廷画师的冷血。 颔联则转入细节,描绘了昭君进入匈奴部落的情景:“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尽管远离故乡,但昭君的顽强精神和家国情怀让她始终坚守着自我的尊严。 颈联描摹了昭君心中的无助与愁闷:“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这样的心情感叹不仅揭示了昭君个人命运的悲哀,更象征着中原文化在外敌入侵下的无奈与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审视,表达了对弱女子无辜牺牲的哀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汉朝政治昏聩以及对外强硬立场的不满。
熟悉的城、陌生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世纪末的中国唐朝时期,一首名为《相和歌辞·王昭君》的古诗应运而生,它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沈佺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生活都幸福美满。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沈佺期或许经历了官场沉浮,人生跌宕,这也可能是他写作此诗的情感来源。 《相和歌辞·王昭君》描绘了古代美女王昭君悲惨命运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3年,汉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和平关系,将美貌非凡的王昭君作为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当时年仅二十岁的王昭君,被迫远离故土、家人,她的事迹成为千古传颂的话题。沈佺期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以王昭君为象征,描绘了当时无法摆脱政治束缚的女性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是沈佺期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独特解读,展现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而在当时的背景下,尽管社会看似和谐,但各种矛盾仍隐藏在暗处,这首诗也成为反映那个特定时代的象征。
熟悉的城、陌生的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