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一本连前春闺作杂诗四首)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悄然来临,纷纷落叶让人警醒,高处的砧声催人忙碌。蜘蛛在寻找月光下的网,萤火虫照亮了周围的世界。梳妆台上的镜子映照着尘埃,孤灯燃烧,绿色的光焰微弱。悲伤的哭泣声响彻黎明,独自在懒于缝补衣裳。
我来自遥远的北方,美好的梦境时常飘向辽西。为何要在这里受苦呢?年年都要面临战争的炮火。燕子来到红色的墙前低语,黄莺向着绿色的窗户鸣叫。为了我们的长久记忆,只好凭栏默默流泪。
听说黄龙边境的战事仍然不止,年复一年,无法平息。可怜的月光依然洒在闺房之中,却已经照亮了士兵们的营地。年轻的妻子心怀春的思绪,而丈夫则夜夜担忧。谁能够挥舞战旗,一举夺得龙城呢?

去完善
释义
1.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妇女们被纷纷飘落的叶子声惊醒,听到窗外传来捣衣的声音。砧,捣衣石。
2.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蜘蛛在寻找月光下的猎物,萤火虫在身边飞舞。
3.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镜子上的灰尘让灯光变得微弱,孤单的灯光映照出绿色的火焰。
4.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整夜都在哭泣,以至于第二天早上都懒得去缝补衣裳。
5.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妾家在渭水北岸,而她的丈夫却在遥远的辽西地区。
6.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为什么朝鲜郡这个地方如此战乱频繁,每年的战争都难以平息。
7.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燕子在红色的墙壁上鸣叫,黄莺则在绿色的窗户旁歌唱。
8.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承诺长久的思念对方,倚靠在栏杆边流下泪水。
9.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听说黄龙一带的战事仍在持续。
10.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可叹那闺中的月亮,一直照耀着边疆的军营。
11.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少妇期待着丈夫的归来,而丈夫则想念着家中的温暖。
12.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谁有本领能让战旗和战鼓响彻龙城,一鼓作气赢得胜利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落叶、高砧、萤火等秋天物象开篇,描绘了幽静而凄清的意境,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凸显了女子孤独哀怨的形象。其中,“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出妇女因秋天到来而产生的担忧与愁绪。接下来的“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夜晚寂静与孤独。
诗人运用“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这一诗句借助于视觉形象,表现妇人生活的冷清和单调,更透露出她内心的哀伤。在诗中,“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深化了女子的悲哀之情,展示了她心境的落寞。
第二部分以“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开篇,明确表达了思妇怀念远在他乡的亲人之情。接下来的“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则运用象征手法进一步体现了思念的无奈与痛苦。
第三部分“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则是作者对战争、离别以及盼望团聚的思考,表现了他对百姓生活关切的态度和对和平的期盼。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充分展示了思妇寂寞忧愁的生活场景和心理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