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白鹤寺
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树接前山暗,溪承瀑水凉。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碧蓝的大海上打开了龙之宝藏,巍峨的宫殿如大雁般腾飞于青云之间。海潮的声音伴随着寺庙的法鼓,湿润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树木与前方山脉相连显得阴暗,溪流承接瀑布的水流显得凉爽。尽管无言而处于偏远的谪居之地,却仍然保持着内心的清净,赢得了佛门的尊重。

去完善
释义
1. 乐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内。
2. 白鹤寺:在乐城县东一里。始建于唐代。
3. 碧海:形容江水色如海之碧。
4. 开龙藏:比喻江水从地下涌出。
5. 青云:这里指天空中阴云密布。
6. 雁堂:古人用雁行比作兄弟,这里是借喻兄弟相聚之地。
7. 潮声:形容江水的声音。
8. 法鼓:佛教法事中的击鼓。
9. 雨气:雨水湿润的气味。
10. 天香:香气弥漫。
11. 树接前山暗:描述树木遮挡了远处的山景,使之显得暗淡。
12. 溪承瀑水凉:指溪水承接瀑布的水流,带来清凉。
13. 无言:沉默不语,形容沈佺期的贬谪生活。
14. 谪居:被贬谪的官员居住的地方。
15. 空王:佛家语,指一切皆空,是对佛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游历乐城白鹤寺时的所见所感,以壮阔的景色和深远的意境描绘出寺庙的神秘氛围。首联“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以龙藏、雁堂等形象表达寺庙的雄伟壮观;颔联“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则展现了寺庙在风雨中的庄重与肃穆;颈联“树接前山暗,溪承瀑水凉”,从山景和水色中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尾联“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整首诗将自然景物与宗教情感巧妙融合,令人感受到寺庙之美与宁静致远的心灵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乐城白鹤寺》是初唐著名文学家、诗人沈佺期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84年左右,此时正处于武则天的皇权日益巩固的时期。在此之前,沈佺期曾担任过唐朝高官,但因涉嫌参与密谋政变而被贬职。在这首诗中,沈佺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一方面武则天逐步巩固皇权,另一方面反对她的势力仍在暗流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沈佺期远离朝堂,来到乐城白鹤寺隐居。在这里,他目睹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和白鹤飞舞的景象,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歌通过对乐城白鹤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诗人的笔下,白鹤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愿望,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