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池侍宴应制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碧蓝的水面倒映着远方天空,紫色的云朵伴随着微风吹过。汉朝的城楼仿佛来自天上,秦地的山川如同镜子中的影像。
水面上飘荡着绿色的浮萍,树林中遮挡着红色的宫殿。自古以来人们只懂得演奏横汾曲,而今天的皇帝巡游展现出雄伟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兴庆池:唐长安兴庆宫内的一处水池。
2. 侍宴:陪皇帝吃饭。
3. 应制:奉皇帝的命令写诗。
4. 碧水澄潭:指清澈的水面平静如镜子。
5. 紫云香驾:皇帝乘坐的车辇。
6. 汉家城阙:汉代的都城,这里借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7. 秦地山川:陕西一带的山川,这里借指兴庆宫附近的地形。
8. 向浦回舟:船沿着水边行驶。
9. 分林蔽殿:树木遮挡了宫殿的一部分。
10. 古来徒奏横汾曲:意思是古代的人只能弹奏横汾曲,赞美皇上的功德。
11. 今日宸游圣藻雄:今天皇上出游时文采飞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兴庆池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赞美了皇帝在此地举行宴会时的盛况。首联“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用碧水、紫云等意象,展现了宴会场面的宏大和富丽堂皇。颔联“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通过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皇家宴会的壮丽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颈联“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湖面上碧波荡漾,树林里绿意盎然的美景,为宴会增色不少。尾联“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则是通过对古人的对比,突显出今天皇帝的才情横溢,在诗书画艺方面有着过人的才华。整首诗在表达对皇家宴会的赞美之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兴庆池侍宴应制》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高宗时期(公元650年-683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沈佺期在当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唐高宗时期,皇帝常常举行宴会,邀请群臣共襄盛世,沈佺期作为宫廷诗人,经常在宴会上即兴赋诗,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对盛世的赞美。这首《兴庆池侍宴应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唐高宗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重、国家富强的时代。唐高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防,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唐朝的国力空前强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信心,因此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兴庆池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