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邙山上的坟墓群立,和千年古都洛阳遥遥相对。
而城市里日夜笙歌不断,只有山上传来的松柏声音。

去完善
释义
北邙: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去完善
赏析
《邙山》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北邙山的景象,以及繁华的城市与寂静的山林的对比。首句“北邙山上列坟茔”描述了邙山的特征,即古老的坟墓。这里的“万古千秋”表达的是时间漫长和永恒的概念。第二句“对洛城”则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强调出了洛阳城的地位和历史。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钟起”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繁华,表现了洛阳城的歌舞升平、繁荣昌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上唯闻松柏声”一句,这是山林的宁静,体现了自然的祥和与宁静。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的繁华和自然环境的宁静的关注与思考,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邙山》是初唐著名文人沈佺期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世纪至8世纪,正值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诗歌的创作受到了宫廷文化的深刻影响,注重韵律和对仗的工整,以展示文人墨客的艺术才华和修养。
在这个时间段内,沈佺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文采和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然而,他与宫廷的关系却颇为复杂,曾因为触犯皇帝的威严而被贬谪。这次贬谪经历使得他更加深刻地体验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中,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得诗歌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沈佺期作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邙山》这首诗中,沈佺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