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东风吹尽江梅。橘花开。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江边梅花,橘子树开花了。昔日的吴王宫殿已长满了青苔。古今世事,英雄的眼泪,岁月催人老。长久地遗憾夕阳西下,晚潮又回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指春风。
2. 江梅:又名绿萼梅,梅花的一种。
3. 橘花:橘子树的花朵。
4. 吴王宫殿:这里可能指南京的故宫,古代是东吴的国都。
5. 今古事:指从古至今的事务或事件。
6. 英雄泪:形容英勇豪杰的眼泪。
7. 老相催:指时间无情地流逝,催人老去。
8. 长恨:长期感到遗憾或痛惜。
9. 夕阳西去:形容太阳落山,表示一天快要结束。
10. 晚潮回:指傍晚时分潮水涌来,又退去的现象。

去完善
赏析
《相见欢》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描绘历史沧桑的词作。首句“东风吹尽江梅”,以春风吹尽梅花落尽的景象开篇,象征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一句“橘花开”则描绘出江山依旧的情景,引发对历史的深思。第三句“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借用了战国时期的吴国典故,展现出曾经繁华一时的宫殿已经破败不堪,唯有青苔遍布,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兴衰无常。
下阕中的“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 三句则是作者对古今英雄事迹的回顾以及对其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两句“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以夕阳和晚潮的景象为寄托,表达出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及英雄迟暮的无奈之情,深化了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见欢》是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4年,正处于南宋与金国交战的特殊时期。在这期间,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士人纷纷寻求避世之道,道教因此兴盛起来。
朱敦儒自幼聪颖,少年时便以才学名动京师,因其卓越的才华和豪放的性格受到宋徽宗的赏识。然而好景不长,靖康之难后,家国剧变,朱敦儒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巨变。他的亲友在战乱中离散,原本的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
此段时间内,虽然国家处于危亡之中,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却愈发丰富。他们寄情山水、钟情于道释二教,以期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朱敦儒作为一名富有个性的文人,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寓于诗词之中,因此有了这首充满哀愁、感慨万千的《相见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