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扬州竹西亭 其一

标题包含
扬州竹西亭 其一
路入扬州秋草残,竹西亭上曲栏干。 而今那复闻歌吹,黄叶西风薄暮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令詪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赵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在秋天的扬州城外,看到路边的杂草已枯黄凋零。在竹西亭上,我依靠着曲折的栏杆,遥想当年歌舞升平的场景。而现在,再也听不到那悠扬的歌声和繁盛的欢笑声了。夕阳西下,秋风拂过枝头,卷起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倍感凄凉和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扬州":指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2. "竹西亭":位于扬州市的一处古亭,传说唐代杜牧曾在此夜宴宾客。 3. "秋草残":秋天的草地衰败的景象。 4. "曲栏干":弯曲的栏杆,这里指竹西亭上的栏杆。 5. "歌吹":唱歌和吹奏乐器的合称,这里指宴会上的音乐表演。 6. "黄叶西风":指秋天西风扫落叶的情景。 7. "薄暮寒":傍晚时分寒冷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扬州竹西亭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鼎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在秋日里重游扬州,感叹昔日繁华已逝,表达出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首句“路入扬州秋草残”描绘了诗人行走于扬州城中的景象,秋天里草木凋零,显示出荒凉之意。接下来的“竹西亭上曲栏干”则描述了亭子的优美与周围环境的萧条形成对比。而诗人以“而今那复闻歌吹”反衬了过去的热闹场景,“黄叶西风薄暮寒”更是借助自然景色寄托出作者心中的无奈和伤感。全诗运用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画卷,展现了诗人深远的思考和忧伤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竹西亭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鼎在公元1157年左右创作的组诗之一。这组诗共两首,皆为描绘扬州名胜竹西亭的诗篇。 诗人赵鼎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外敌的压力下岌岌可危,政治斗争也异常激烈。作为南宋名臣,赵鼎曾出任宰相一职,但在宋高宗绍兴年间遭到秦桧的排挤和陷害,最终被迫退居田园。 在这段时间里,赵鼎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安危,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扬州竹西亭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中的“竹西亭”位于江苏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因其周围竹林环绕而得名。这座亭子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吸引着众多诗人前来游览、题诗。在赵鼎生活的时代,竹西亭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