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傅守 其三
当年膴仕早标缨,不共儿曹校疾行。
居易独能遵坦路,未妨六十到名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寿傅守 其三》是宋代诗人释若芬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当年":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年轻时期。
2. "膴仕":指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膴"意为丰盛,在此用来形容仕途的繁荣。
3. "标缨":古代官吏佩戴的一种帽饰,这里用来表示做官的意思。
4. "不共儿曹校疾行":这句的意思是,与一般的人相比,诗人在为官道路上并没有过多的争斗和攀比。"儿曹"是对年轻人的称呼,"校疾行"是指比较速度,争抢机会。
5. "居易":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字。他曾任尚书省左司郎中,故有此称谓。
6. "坦路":平坦的道路,这里比喻平稳的仕途。
7. "未妨六十到名卿":这句是说,即使年龄已过六十岁,仍然可以成为有名望的官员。这里的"六十"并非实指,而是表示年纪较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寿傅守 其三”,是诗人若芬为傅守祝寿而作。诗句通过描述傅守早年从政、不与世人争名夺利、坚守正道以及终至名卿的过程,赞美了傅守淡泊名利、踏实稳重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健康长寿的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傅守 其三》是宋朝诗人释若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即北宋和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得到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若芬作为一名禅宗高僧,经历了北宋时期的繁华盛世以及南宋时期的战乱纷争。他游历四方,传播禅学,致力于弘扬佛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当地官员和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寿傅守所作的诗歌正是他为纪念这一友情而作。
在《寿傅守 其三》这首诗中,释若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寿傅守的风采,赞颂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丰功伟绩。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歌不仅展示了释若芬个人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