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潘景泰知县挽章

标题包含
潘景泰知县挽章
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 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 道丧悭人物,才难泣搢绅。 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疲惫过了,依然还能悼念逝去的故人。热爱尊重有才之人,培养人才让人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道德沦丧让我们变得吝啬小气,很难再为有才能的人哭泣。然而我听说有一些优秀的人正在成长,愿上天不要辜负他们这些努力奋斗的读书人。
去完善
释义
1. 诔:追悼死者的文章。 2. 爱贤高赞画:赞画,在文书上签署意见或做批示;爱贤,尊重、举荐贤能之士。这句话意思是潘景泰作为一个官员,尊重和举荐贤能的人,并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 3. 造士:培养人才。同寅:同事、同仁。这句话强调潘景泰对人才的培养和关心。 4. 道丧:道德沦丧;悭:吝啬,这里指缺乏。这句话描述社会道德败坏的现象以及贤才难寻的问题。 5. 才难泣搢绅:才难,表示人才难得;泣,感伤;搢绅,古代士大夫的代称。这句表达了社会上对于人才的期待与惋惜之情。 6. 兰玉秀:比喻优秀的人才。这句意味着潘景泰虽然离世,但他的美德将影响着后世。 7. 儒身:儒家学者。这句是诗人表达对其同行失去这样一位贤者的悲痛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潘景泰知县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的感慨。首联“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表现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能悼念故人的真挚情感。颔联“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颂扬了潘知县的贤德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与诗人的深厚友谊。颈联“道丧悭人物,才难泣搢绅”则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人才匮乏现象的哀叹。尾联“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则表示相信潘知县的优秀子孙会继承他的遗志,天道不会辜负儒者的坚守。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高远,既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又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潘景泰知县挽章》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8年左右。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北方被金国占领,南方则受到蒙古的侵扰。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曹彦约的人生经历也是颇为曲折。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因治理有方而受到百姓爱戴。然而,随着蒙古军队的南下,他的家园被毁,家人离散。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这首悼念故人的诗篇,表达了他对逝者沉痛的哀悼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值得关注。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乱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像曹彦约这样的文人墨客往往怀才不遇,他们渴望为国效力,却无力回天。这首诗正是他们在那个特殊时代的无奈与挣扎的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