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二
绿玉纤扶水玉腴,华风披拂度华裾。
却从坏色衣中赋,不把高情托子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小草轻轻扶持着晶莹的水珠,春风吹过衣襟翩翩起舞。
然而我却要在寻常的衣裳里寄托情感,而不是把高雅的情操寄托在虚无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绿玉纤扶水玉腴":绿玉和"水玉腴"都是形容水仙花朵的颜色和形态,其中"绿玉"是绿色玉石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水仙的叶子;"水玉腴"则是描述水仙花的肉质叶和花瓣。
2. "华风披拂度华裾":"华风"在这里指的是描绘水仙花的风姿,而"华裾"是指华丽的长袍,这句诗用来说明诗人以观赏者的角度在欣赏水仙花的风姿。
3. "却从坏色衣中赋":"坏色衣"在古代是一种表示谦卑、谦逊的衣服颜色,这句话是说诗人把对水仙花的赞美之情寓于诗歌之中。
4. "不把高情托子虚":"子虚"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诗人通过引用"子虚"来表达他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荣华富贵不感兴趣,而是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对水仙花的欣赏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妙韵律的感知以及对于生命的珍视。诗人以“绿玉纤扶水玉腴”起句,形象地描绘出水仙和萱草的形象,仿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机。而“华风披拂度华裾”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在欣赏这幅美景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接下来的“却从坏色衣中赋,不把高情托子虚”则揭示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他不仅仅满足于单纯地赞美自然之美,而是希望将这种情感寄托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以此实现自我价值。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展现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当时释居简已经81岁。在这个时期,他的生活并不算安定,时常在各地云游讲学,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
释居简生活在南宋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内相对平静,文化事业发展较快。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个人情感,寻求精神慰藉。因此,释居简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将萱草和水仙这两种植物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