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调笑令·胡马

标题包含
调笑令·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约792年),字义博,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其父韦銮曾任都督府长史。 韦应物在唐玄宗时期入仕,历任洛阳丞、鄠县令、栎阳令等地方官职。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查看更多
吴鹏911
去完善

译文
战马啊,战马,在遥远的燕支山下被放牧。它奔跑在沙地和雪地中独自嘶鸣,不断地朝东望又朝西望,但始终找不到出路。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方向,在无尽的边草中,直到夜幕降临。
吴鹏911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胡马:这里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马。 2. 燕支山:古代关名,又称胭脂山,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南。这里代指北方边陲地区。 3. 跑沙跑雪:形容马在沙地和雪地中奔跑。 4. 边草无穷日暮:形容边境地区的景色,边草无尽,夕阳西下。
吴鹏91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广阔的草原景象,展现了古代边疆的辽阔与寂寥。首句“胡马,胡马”以重复的方式强调了北方马的勇猛和矫健,为整个词章奠定了基调。紧接着的“远放燕支山下”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马儿被放养在遥远的边境地区。 接下来的“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两句更富动感,展现了马儿在艰苦环境中奔跑觅食的场景,也隐含了它们对于归途的迷茫。最后一句“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不仅揭示了马儿的困境,还暗示了古代边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难。 整首词以充满动感和戏剧性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边疆生活与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困境和社会矛盾的深深关切。
吴鹏91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这时他因遭人陷害,被贬为滁州刺史。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身处边关时的孤独和忧虑。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中原王朝正面临着边疆危机,安禄山的军队对长安形成了威胁。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的心情十分沉重,他的担忧不仅仅是个人命运,更是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在诗歌中,他用“胡马”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同时,韦应物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使他无法置身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现,使得这首《调笑令·胡马》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吴鹏91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