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紫荆花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
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彩斑斓的花朵已经堆满了枝头,芳香四溢的只有春天的尾声。它们就像老家的那些树,忽然让我想起了故乡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荆花:又名“满条红”,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呈紫色或粉红色,春季开放。
2. 杂英:指各种花朵。
3. 积:积累,此处意为繁多。
4. 含芳:含有芳香,形容紫荆花开时香气扑鼻。
5. 暮春:春天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
6. 故园:故乡,原籍。
7. 忽忆:突然想起。

去完善
赏析
《见紫荆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见到紫荆花的感慨。在诗中,诗人以杂英纷已积和含芳独暮春两句,描绘了紫荆花在暮春时节依然独自绽放的美丽景象。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将紫荆花比作故园树,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忽忆故园人,则表达了诗人看到紫荆花时突然想起故乡亲人的深切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紫荆花》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90年至810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韦应物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官职,后因故被罢免,从此开始了一段流浪江湖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韦应物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目睹了众多民间疾苦,内心深受触动。而《见紫荆花》正是韦应物在游历过程中见到紫荆花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与此同时,唐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下,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文人都投身于诗歌创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韦应物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受到了这些潮流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深沉凝练的意境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