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亭
畴昔九死干典刑,谁言复过流光亭。
关河向人两鬓老,敢与杨柳论青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多次冒着死亡的风险犯法受刑,谁能想到还能再次来到这流光亭呢?看那河流和山脉,两鬓已经斑白,但我也还是敢于跟杨柳谈论青春岁月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畴昔:指往昔,从前。
2. 九死:多次经历生死磨难。
3. 干:触犯,冲犯。
4. 典刑:法令,刑法。
5. 谁言:谁说,表示出人意料。
6. 过:经过,路过。
7. 关河:关卡和河道,这里指代旅途。
8. 向人:朝向他人,面向别人。
9. 两鬓:两侧太阳穴附近的头发,用来形容人的年纪。
10. 敢: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做某事。
11. 杨柳论青青:此处用杨柳的颜色来比喻自己的年轻时期。
去完善
赏析
《流光亭》吴则礼这首诗词以鲜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中“畴昔九死干典刑”一句,揭示了诗人曾经经历的磨难与困境,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而“谁言复过流光亭”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回忆。接着,“关河向人两鬓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的容颜,展现出人生的苍桑与无奈。最后,“敢与杨柳论青青”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流光亭》是南宋诗人吴则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在流光亭中欣赏到的风景。以下是我为您创作的一段关于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公元1176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文人墨客纷纷寄情山水,以诗言志。此时,江南水乡风光如画,成为无数诗人寻觅灵感的胜地。而江南地区的流光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景色,更是吸引了众多才子佳人。
这一年,年轻的吴则礼来到流光亭,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未能如愿步入仕途,深感世事如梦。然而,当他驻足流光亭,看到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时,心中的郁结逐渐消散。他拿起手中的笔,将所见所感化为诗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流光亭》。
此诗不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还抒发了作者在面对挫折时的豁达胸怀。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使得吴则礼在这首诗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