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子育 其四
手拈弓箭膝横刀,著尽君王赐战袍。
语及灵州心欲碎,使轺今日敢言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手握弓箭,膝上放着横刀,穿的是君王赐予的战袍。说到灵州(甘肃临洮)时心痛欲碎,使者在此,不能不说辛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育:指的是仁宗皇子的名号。
2. 弓箭:古代兵器,用于射箭。
3. 膝横刀:双膝上横着刀,意味着随时准备战斗。
4. 著尽:指穿过的战袍都已经破旧不堪了。
5. 灵州:中国古代的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古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6. 使轺:古代官员出行所乘之车,这里代指出使的官员。
7. 敢言劳:表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辛苦但仍然尽力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彭汝砺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绘了边疆将士英勇抗敌的情景。首句“手拈弓箭膝横刀”,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第二句“著尽君王赐战袍”则表达了他们身穿朝廷赐予的战袍,誓死捍卫国家领土的决心。
第三句“语及灵州心欲碎”,诗人以“灵州”代指边陲战场,表现了将士们谈起战争时的忧虑与悲痛。最后一句“使轺今日敢言劳”,则体现了作者对边疆战争的忧虑和对战士们的敬意,他作为一名使者,对前方战争的艰辛深感辛劳,但战士们的勇气和精神让他无法言说这种辛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将士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对战争的忧虑,也反映了当时边境紧张局势的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子育 其四》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彭汝砺创作的。据考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初期。
在诗的创作期间,彭汝砺的人生际遇可谓起伏不定。他经历了科举落榜、家人离世等人生挫折,但在重重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时,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讨人生哲理和抒发感慨,这也对彭汝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彭汝砺在《再和子育 其四》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了他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在北宋初期所经历的人生际遇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知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