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草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庭院中的草根虽然生长在最浅显的土地上,但这也正是大自然无尽的恩赐和赋予。即便身处卑微的角落,依然满怀感激之情,绝不会对春风的到来心怀怨恨。
去完善
释义
1. 庭草:庭园里的草。
2. 根自浅:草木的根系从地表生长出来。
3.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演化。
4. 无遗功:指大自然的创造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5. 低回:徘徊,犹豫不决。
6. 一寸心:形容心情的细微变化。
7. 不敢怨春风:不敢埋怨春天来临的时候,因为春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庭草生活的五言绝句诗。诗人以庭草为引子,表现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描述了庭草从初生到繁茂的过程,表达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的神奇力量。“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则表现了诗人对庭草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境——面对生活的坎坷,保持谦逊、平和的心态,既不抱怨命运,也不轻易放弃努力。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格力量的完美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庭草》是晚唐诗人曹邺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的草木在春去秋来的时光流转中所展现的生机与衰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晚唐时期,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晚唐时期,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曹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便以博学多才著称。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一帆风顺,多次科举落第,直到五十多岁才考取进士。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深刻的体悟,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
在《庭草》这首诗中,曹邺通过对庭草从春荣到秋枯的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这种感慨既源于他个人在漫长岁月中不断追求却始终未能如愿的经历,也是当时晚唐社会的缩影。晚唐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许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反思。而曹邺的这首《庭草》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