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禅人之梅阳

标题包含
禅人之梅阳
此行不惮三千里,况是江天欲雪时。 问道身心如不昧,梅阳老子已先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畏跋涉三千里,在这江面天空将要飘雪之时。 如果你能向内心寻求答案并保持清醒,那么梅阳的老子(指诗人自己)早已明白了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禅人之梅阳》注释如下: 1. 禅人:指佛教僧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2. 梅阳: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这里代指诗人的目的地。 3. 不惮:不怕,不担心。 4. 三千里:表示距离遥远。 5. 江天:江边天空,指江水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6. 欲雪:将要下雪。 7. 问道:求道,追求真理。 8. 身心:身体和心灵。 9. 如不昧:形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10. 老子:指作者自己或他人自称。
去完善
赏析
《禅人之梅阳》这首诗的主题与禅宗有关。诗中提到了“三千里”的距离,象征着诗人为了追求真理和修行的坚定决心。“江天欲雪时”则描绘了冬天寒冷的天气,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仍能坚定信念的品质。 在“问道身心如不昧”这句诗中,诗人以道家的修行方法来磨练自己的身心,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信仰。最后一句“梅阳老子已先知”则暗示了诗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觉悟境界,超越了世俗的认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之梅阳》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僧释昙华所作。创作时间大约在大历十才子之后至元和年间(779-805年)。 在这个时期,释昙华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的文人雅士和朝廷的赏识。他的诗歌作品广泛传播,并在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一生并未获得重用的机会,这也是他为何选择出家为僧的原因。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释昙华以梅花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清高、独立的人格品质。在严寒的冬天里,梅花依旧凌寒怒放,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这也是诗人借梅花抒发自己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和坚定信仰的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