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少壮经勤苦,衰年始浪游。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时勤奋刻苦,年迈时开始四处漫游。有谁同情我这冬天不生冻疮的手呢?我却在他乡封了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少壮:年少力壮的时候,指青壮年时期。
2. 经勤苦:经历辛勤劳苦的岁月。
3. 衰年:晚年,年纪大的时候。
4. 浪游:漫游,无目的地游玩。
5. 龟手:皲裂的手,指手因受冻或受摩擦而皮肤裂开。这里用成语“不龟手之药”的典故,意指有益于防治皲裂的药方。
6. 他处:别的地方。
7. 封侯:封建时代,诸侯分封领地,被封为诸侯。这里比喻在别处得到重用和显贵。
去完善
赏析
《旅行》这首诗通过描述人生不同时期的经历,表达了对命运和生活的感慨。诗人以“少壮经勤苦”开篇,描绘了年轻时候勤奋刻苦的时光,这些努力奠定了诗人在诗歌领域的地位。紧接着,诗人用“衰年始浪游”来形容晚年时期的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旅行的渴望。
诗的后两句“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的双手因为勤奋劳作而显得苍老粗糙,但他并不为此感到悲哀,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同时,他也感叹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却在其他地方得到了荣誉和尊重。这种对比让诗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经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
整体来看,《旅行》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坦然,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行》是唐朝诗人崔道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期。在那时,中国正处于晚唐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民生疾苦,然而文学艺术的繁荣仍在继续。崔道融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崔道融身处偏远之地,远离朝廷的政治斗争。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仍然十分关注。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在旅行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他的笔下,山川、河流、草木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
此外,崔道融还以他特有的才情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总之,《旅行》这首诗既表现了崔道融对自然的热爱,又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