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
人言南山巅,烟云耸楼观。
俯瞰了坤倪,仰攀接天汉。
勇往愧未能,长吟湘水畔。
兹来渺遐思,风雪岂中断。
行行重行行,敢起自画叹。
我闻精神交,石裂冰可泮。
阴沴驱层霄,呆日丽旭旦。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都说在南边的山顶上,云雾缭绕着高大的楼宇。从高处俯瞰广袤的大地,抬头仰望便可触及浩渺的星空。虽然勇往直前是我的志向,但我仍觉得无法实现,于是只能在此湘江边低声吟咏。此刻我所想的只有那遥远的景色,风雪都无法阻挡我对它的向往。行走再行走,只为了激起自己内心的激情。
我相信精神的交融可以使人成长,如同石缝中的冰最终会消融。把阴暗的天气驱逐出天空,让阳光重新洒满大地。这个决定请你不要怀疑,因为这其中或许蕴含着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游南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是南宋诗人张栻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本诗中的词语注解:
1. 南岳:指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2. 风雪未已:形容风雪依然很大。
3. 决策登山:决定去登山。
4. 春风楼:可能是指古代的一座楼名,具体待查。
5. 人言南山巅:南山指南岳衡山,巅即山顶。
6. 烟云耸楼观:烟云缭绕着高耸的道观。
7. 俯瞰了坤倪:坤倪指大地,了表示了解,俯瞰了坤倪意思是往下看可以看清整个大地。
8. 仰攀接天汉:仰望天空,仿佛可以触及银河。
9. 勇往愧未能:勇往直前,但是感到自己的能力还不够。
10. 长吟湘水畔:在湘江边长久地吟唱。
11. 兹来渺遐思:现在来到这里,心中的期望好像变得很遥远。
12. 风雪岂中断:风雪怎么能阻挡我前行的脚步呢?
13. 行行重行行:反复前行,不肯停下来。
14. 敢起自画叹:勇敢地提起自己的画笔,为自己的信念而感叹。
15. 我闻精神交:听说精神和实际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16. 石裂冰可泮:石头裂开,冰块消融,比喻困境中重生。
17. 阴沴驱层霄:驱除阴霾,使得天空更加明亮。
18. 呆日丽旭旦:阳光照耀在旭日东升之时。
19. 决策君勿疑:做决定时请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的判断。
20. 此理或通贯:这个道理可能会贯穿始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登临南岳的决心和信念。在冰雪未化的恶劣环境中,他依然决定上山,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比山巅的壮观景象和自己的无奈,诗人展示了在困境中仍坚守信念的勇气。同时,诗人认为只要坚定信念,恶劣的天气终将会过去,阳光总会普照大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南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是南宋著名诗人张栻在公元1159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江山破碎,而北方的金朝势力日益强大,边境局势动荡不安。面对国家和民族危亡,南宋有志之士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报效国家,抗金救国。
张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决心效仿古人,攀登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借以抒发自己胸怀壮志、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他不仅在登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然的雄浑和壮美,也在心中默默积蓄着力量,准备着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南宋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南岳风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展示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关注。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首诗也激励了无数的人们投身于抗击金兵、保卫家园的事业中,成为了南宋士人精神追求的生动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