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阅江楼记

标题包含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浙江金华人。他是明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查看更多
岚_4265
去完善

译文
南京曾是帝王的州府。自从六朝到南唐,历代君主都只统治一部分疆域,无法体现山川王者之气。直到我皇定都于此,才真正与之相配。因此,无论南北,我们皇帝的声望和教诲都能到达。皇帝的精神清净无瑕,如同天地一般广阔。即使是一次游玩,也能成为后代的楷模。京城的西北有座狮子山,从卢龙一带逶迤延伸而来。长江犹如彩虹般穿流,环绕在山脚下。因为这个地方气势雄伟,皇帝决定在山顶建造一座楼阁,与民众共享游乐的乐趣。于是赐予这座楼阁美好的名字——“阅江”。 站在楼顶俯瞰,各种景象琳琅满目,千年的秘密突然显现出来。这不是天地之间专门为统一大业的君王准备,供千秋万代欣赏的吗?当风和日丽,皇帝乘车莅临此地,登上高楼,倚着栏杆远眺,必定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看到长江与汉江汇合,诸侯们来朝见述职,高深的城池,严密的关卡,都会想:这是我亲自带领军队经过风风雨雨,辛勤战斗的结果啊。中华大地如此辽阔,更要好好保护它。看到汹涌的波涛,航行中的船只,外国的商船接踵而至,各种珍宝堆满朝廷,定会想:这都是我用德行和威力感召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的结果。边疆如此遥远,更要想办法去安抚他们。看到两岸之间,四郊之上,农民辛勤耕耘,农妇采桑务农,一定会想:这都是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他们,使他们过上安稳生活的成果。亿万人民的生活,需要用心去安定。由此类推,例子不胜枚举。我知道这栋楼宇的建立,是皇帝为了舒展精神,观察万物,寄托治国安邦的理想,又岂止是在看长江呢?那临春阁、结绮楼,不够华丽吗?齐云山、落星楼,不够高峻吗?不过是用来欣赏靡靡之音,藏着燕赵美女的地方。转眼之间便令人感慨万千,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尽管如此,长江源自岷山,蜿蜒曲折七千多里才汇入大海,水流激荡,浪花飞溅。在六朝时,人们常常依赖它作为天然的屏障。如今国家统一,把长江看作是平静的河流,不再需要用它来作战了。那么,这究竟是谁的力量呢?文人学士们,如果有机会登上这座楼阁,观看这条大江,应该想到皇帝的恩德如同天地,无边无际,与大禹治水一样伟大。忠诚君主,报答皇帝的赤诚之心,难道不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吗? 我虽然愚钝,但受命撰写这篇记载,想要向上追溯皇帝为治理国家日夜操劳的功绩,将它镌刻在坚硬的石头上。其他一些留恋风景的文字,我都略去不写,以免显得过于琐碎。
岚_4265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陵:今南京的古称。 2. 六朝: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称,均建都于金陵。 3.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南方政权,建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4. 皇帝:此处指明成祖朱棣。 5. 定鼎:建立政权,平定天下。 6. 声教所暨:声望和教化所达到的地方。 7. 罔间朔南:不分北方和南方。 8. 存神穆清:保持神明宁静的状态。 9. 一豫一游:指皇帝的巡游。 10. 阅江:观赏长江之意。 11. 狮子山: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 12. 卢龙:古县名,在今北京市附近。 13. 如虹贯:形容长江的壮丽景象。 14. 轩露:显露出来。 15.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的美好景观。 16. 大一统:统一天下。 17. 悠然而动遐思:悠然产生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18. 江汉之朝宗:长江汉水汇合之处的景象。 19. 诸侯之述职:诸侯定期向皇帝报告工作情况。 20. 城池之高深:城墙和护城河的高深坚固。 21. 关阨之严固:关隘的严密和坚固。 22. 战胜攻取:战胜敌人,夺取地盘。 23. 中夏:中原地区。 24. 思有以保之:考虑如何保住这片领土。 25. 波涛之浩荡:长江的波澜壮阔。 26. 风帆之上下:船只在江面上航行。 27. 番舶:外国商船。 28. 蛮琛:蛮地的珍宝。 29. 入贡:进献礼品。 30. 德绥威服:用道德安抚百姓,用威势震慑敌对势力。 31. 覃及外内:影响广大地域。 32. 四陲:四境。 33. 柔之:安抚四方。 34. 两岸之间:长江两岸之间的地域。 35. 四郊之上:都城以外的郊区。 36. 炙肤皲足:形容农民劳作辛苦。 37. 捋桑行馌:采摘桑叶,给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38. 拔诸水火:从困苦中解救出来。 39. 登于衽席:过上安定的生活。 40. 万方之民:全国各地的人民。 41. 安之:使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42. 触类而思:由此及彼地进行思考。 43. 不一而足:表示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44. 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的宫殿名称。 45. 非弗华矣:并非不华丽。 46. 齐云、落星:明代两座著名楼阁,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和江苏吴县。
岚_4265
去完善
赏析
《阅江楼记》赏析: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描绘阅江楼的壮丽景色,来展现朱元璋平定江山、开辟盛世的雄心壮志。文章首先通过描述金陵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朱元璋在此定鼎的伟大功绩,展现了帝国的威严与繁荣。接着,文章通过对狮子山的描写,以及阅江楼的建立,表达了朱元璋与民同乐的思想。最后,文章通过描述在阅江楼上所见到的景象,引发了一系列对江山治理的思考,强调了皇帝要以德治国,关心民生,使四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远。通过对阅江楼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明朝初年的繁荣昌盛,同时也表现了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的智慧和远见。
岚_4265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阅江楼记》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期,大约公元1373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刚刚统一中原,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政权、教化民众,朱元璋大力推广儒家文化,重用文人儒士。宋濂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和学者,受到了皇帝的器重和礼遇。 在这一时期,宋濂的人生际遇颇佳。他曾经担任皇太子的老师,教授儒家经典,对明朝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参与了明朝初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篇《阅江楼记》中,宋濂通过对南京城内的阅江楼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阅江楼的壮丽景色,以及登楼远眺时所感受到的江山壮美。同时,他也借此机会提醒皇帝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勤勉治国,为民谋福。
岚_4265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