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振文太社邮筒远寄
天与容台掾,田园早得归。
杯中宁有影,海上息忘机。
世路闲身好,人生静者稀。
更于蘐草处,静看老莱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和广阔的世界,让生活中的事务早日回归宁静。
杯中之酒不能倒映出我的身影,我将放下一切忧虑和无谓的纷争。
在这个世界上,能保持闲适的人生态度是最好的;而在芸芸众生中,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却是难得一遇的。
因此我选择在安静的地方种满菊花,静静地观看老莱的孝行,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1. 容台掾:官名,此处指赵振文担任的职务。
2. 天与:上天赐予,此处指被任命为官员。
3. 田园:指赵振文家乡的土地和房屋。
4. 宁有影:表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询问是否有人陪伴。
5. 海上:指遥远的地方,此处表示远离尘世纷扰。
6. 息忘机:停止争斗,忘却心机。
7. 世路闲身:与世无争,过着悠闲的生活。
8. 静者稀:心境平静的人很少。
9. 蘐草:即萱草,又名忘忧草,象征母亲。
10. 老莱衣:指春秋时隐士老莱子,此处指赵振文。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天与容台掾”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曹彦约的归隐田园之志。他通过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对生活的态度,展示了一个在纷扰世界中保持独立、清静的品质。诗人感慨酒中并无倒影,而海上的寂静使人忘记世俗的烦恼。紧接着诗人又表达了尽管世间的道路纷繁复杂,但坚守平静生活的人却显得尤为珍贵。最后,他借助于山间的草木以及老莱衣的形象,传达了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宁静的地方静观世界的心态。整首诗笔调恬淡,体现了作者高雅的艺术风格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彦约的这首《和赵振文太社邮筒远寄》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245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国力日渐衰弱,北方领土丧失,政权不稳。作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彦约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
这个时期的曹彦约个人生涯也不顺意,他曾先后担任多地郡守,因尽职尽责,严于治政,受到当地百姓赞誉。然而,由于秉性刚直,不善权谋,他在官场上屡遭排挤,长期得不到重用。这期间他深入体察民间疾苦,关注国家时局,抒发胸中壮志。
在时代背景下,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患不断,民不聊生。而曹彦约作为文人,一方面寄托希望于圣上励精图治,祈求国运昌盛;另一方面又对现实无奈,叹息无法施展抱负。在这首《和赵振文太社邮筒远寄》中,曹彦约通过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他在当时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