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慎中教授
高人屏迹匡庐山,不入州府今几年。
煮葵烹藿日一饭,目光炯炯明星悬。
行修道富神所怜,绛帐弟子如云烟。
忆昨秋风宿曾巘,杖藜扣户君未眠。
阶松影月不到席,耿耿唯有青灯然。
高谈一倾百虑洗,似拂蒿艾披兰荃。
清诗落笔有余地,顷刻百纸珠玑联。
锦囊别后有新句,勿惜东使聊相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隐逸高人隐匿在庐山,好些年头不过问官场。
每日只用葵菜煮饭尝,繁星映照炯炯目光。
修道路上有神明守护,红色纱帐下弟子如云。
回想秋风夜山巅露宿,我敲你家门时还未睡。
台阶上松树遮住了月光,只有一盏青灯照得明亮。
我们一起畅聊排解忧烦,仿佛拨开蒿草采摘兰花。
清新诗句笔下源源不断,片刻之间就写满了百页。
离别后用锦囊收好新诗,不要吝啬与东方使者分享。
去完善
释义
1. 高人屏迹: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隐居不出。
2. 匡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3. 煮葵烹藿:以葵花、藿香为食。
4. 目光炯炯:形容目光明亮有神。
5. 绛帐:红帐,借指教师或讲学的处所。
6. 杖藜:拄着藜木拐杖。
7. 扣户:敲门。
8. 阶松影月:台阶旁的松树影子映照在月光下。
9. 耿耿:明亮的、照耀的样子。
10. 青灯:油灯,此指读书的光线。
11. 高谈一倾:热情洋溢地交谈。
12. 百虑洗:各种忧虑都消散了。
13. 蒿艾:艾蒿,喻指世俗之事。
14. 披兰荃:喻指诵读诗歌。
15. 余此地:游刃有余,指文笔挥洒自如。
16. 顷刻:短时间内。
17. 百纸珠玑联:写满诗篇的纸张接连不断。
18. 锦囊:指装诗文的袋子。
19. 新句:新的诗句。
20. 勿惜:不要吝啬。
21. 东使:东方使者,此处指传信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人王慎中的诗篇,通过对其生活、品格、才情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诗歌首先描绘了王慎中在匡庐山的隐居生活,以“高人屏迹”开篇,强调了他超凡脱俗的形象。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慎中的日常生活,突出了他简朴而淡泊的情怀。然后,诗人提及了王慎中的德行和学问,并回忆了与他共度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祝愿王慎中新作不断,同时表达了对他诗歌才华的赞赏。整首诗充满了敬意和对友情的珍视,使得读者仿佛能一睹王慎中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王慎中教授》,是宋朝诗人释道潜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创作尤其丰富多样。
释道潜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对这首诗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在年轻时就进入佛门,成为了一名僧人,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佛教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释道潜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在释道潜生活的时代,宋朝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士人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机会,也促使文人更加注重学问的积累和修养的提升。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这也为释道潜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土壤。
在这首诗中,释道潜表达了对友人王慎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释道潜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才华,使他成为宋代文坛的一位杰出代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