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此刻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放晴,心境已然超脱自然变化。
去完善
释义
萧瑟:形容风雨声和草木摇落声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一场骤雨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感受与哲理性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开篇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出一种不为外界干扰所动的从容气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在之感,而“谁怕”二字则凸显出面对困境时的无畏精神。
下阕从具体的场景描写转入内心感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描绘了一种清新的凉意,暗示着现实的磨砺使人更加清醒;然而,“山头斜照却相迎”又带来希望与慰藉,寓意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美好。最后三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升华主题,表明经过一番洗礼后,词人已达到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豪迈豁达的性格特征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值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此时的苏轼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和人生的重大挫折,心境渐趋旷达超然。某日出游途中突遇春雨,同行者皆狼狈躲避,唯有苏轼泰然自若,在风雨中吟啸徐行。这种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动的心境,正是他历经磨难后悟出的人生态度:纵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从容与豁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