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祠东太乙宫七首 七言步虚辞二首 其一
碧城绛阙半夜开,翠旗玉节相徘徊。
景光散堕灯火蔽,步虚一声天上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古城和宫殿在深夜开放,翠绿色的旗帜和玉器在夜色中摇曳。景色消失,灯光暗淡,只有那来自天上的音乐声在空中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城:即道家的太乙神宫。
2. 绛阙:指神仙的居所。
3. 翠旗玉节:旗帜与符节,道家仪式所用之物。
4. 景光:美景。
5. 步虚:是一种诗体的名称,也代指仙人的行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神秘的仙境画面。诗的前两句“碧城绛阙半夜开,翠旗玉节相徘徊”,描述了夜晚时分,碧绿的仙城和红色的皇宫逐渐显现出来,翠绿的旗帜与玉质的符节在空中摇曳生姿。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仙境之中。
接着,诗的三四句“景光散堕灯火蔽,步虚一声天上来”,则描绘了灯光闪烁,景色如梦如幻,忽然间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那是天上的神仙们在漫步虚空时传来的声音。这两句诗将人带入了一个宁静而超脱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 七言步虚辞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沈遘在公元1050年创作的一首诗。
这个时期,沈遘正处在他的青年时期,刚刚步入官场。他历任翰林学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因才干出众,受到了皇帝的重用。然而,他在官场上也遭遇了一些挫折,这使他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儒家学说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士人阶层对社会和政治事务有较高的参与度。同时,佛教和道教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对宗教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这种背景下,沈遘创作了这首《奉祠东太乙宫七首 七言步虚辞二首 其一》,表达了他对道教的敬仰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太乙宫的神秘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