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触目皆因长养功,浮生何处问穷通。柳长北阙丝千缕, 身心已在喧阗处,惟羡沧浪把钓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目之所及都是因为长时间生长和养护的成果,生命短暂应该在哪里追寻贫困和通达呢?柳树在北方宫殿旁茁壮成长,伸展出千丝万缕的枝条。我的身心已经在喧嚣忙碌的地方,只羡慕那些在江河湖畔垂钓的人。
去完善
释义
《夏》翁洮: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诗中词语的注释: 1. 长养功:指自然界的滋养作用。这里指夏季万物生长的景象。 2.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3. 穷通:指人生遭遇的贫贱和显达。这里表示无论命运如何,都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4. 柳长北阙丝千缕:这句诗句描绘了北方柳树在夏季生长繁茂的景象。其中,“北阙”是古代皇宫的北门,这里用来代指北方。“丝千缕”形容柳枝繁多,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5. 身心已在喧阗处: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喧嚣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 6. 惟羡沧浪把钓翁: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中,“沧浪”是指江水,这里用来代指江河湖泊。“把钓翁”是指钓鱼的老人,这里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翁洮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的开头“触目皆因长养功”,通过视觉上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画面。而接下来的“浮生何处问穷通”则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看法。 接下来“柳长北阙丝千缕”,诗人以柳树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接着的“身心已在喧阗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尽管身处喧嚣之中,但诗人依然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最后“惟羡沧浪把钓翁”,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隐居的生活来摆脱世俗的烦恼。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是唐代诗人翁洮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翁洮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颇有才华的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赞誉。然而,尽管他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在这个时期,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不安。 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即所谓的“开元盛世”。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的时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在这种背景下,翁洮的诗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忧虑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