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夜梦到何许植物多瑞香觉而赋此
春风吹我游仙梦,梦到庐山顶上来。
不记花多与花少,怳然如步紫云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拂面如梦游仙境,梦境中登上庐山之巅。
忘却花开多寡皆如意,恍若漫步在紫色云端。
去完善
释义
1. 何许:什么地方。
2. 多瑞香: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其香味可驱邪避疫。
3. 游仙梦:遨游仙境的梦。
4.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一座著名山峰,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5. 顶上:指庐山顶部。
6. 花多:花朵数量众多。
7. 花少:花朵数量较少。
8. 怳然:感到恍惚的样子。
9. 紫云回:紫色云雾缭绕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艾性夫的诗中,诗人以春风和游仙梦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飘渺虚幻的氛围。随后,他描绘了自己在梦中登上庐山之巅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不记花多与花少,怳然如步紫云回。”则形象地表达了梦境中的景象:繁花似锦,令人陶醉其中,恍若漫步于紫色的祥云之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又展示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才情与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艾性夫在南宋末年创作的。艾性夫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学者,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擅长诗词歌赋。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腐朽无能,对外敌入侵束手无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艾性夫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因战乱流亡他乡,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所击垮,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用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科学文化繁荣,诗歌创作盛行。许多诗人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如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歌,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艾性夫的这首《二十四夜梦到何许植物多瑞香觉而赋此》也不例外,他在梦中看到了繁多的瑞香植物,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